随着成都车展的余温未散,国内汽车市场迎来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各大车企密集推出新品,新能源车型成为绝对主角,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数据显示,9月上市或升级的20余款新车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七成,覆盖从经济型到豪华型的全价格区间,电动化浪潮已不可逆转。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55.3%,同比提升12.7个百分点,首次超越传统燃油车成为市场主导。这一趋势在“金九银十”期间尤为明显:领克10 EM-P上市24小时斩获1.29万辆订单,比亚迪方程豹钛7以17.98万元起售价冲击SUV市场,吉利银河M9、问界M7、极氪9X等车型均实现预售破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车普遍搭载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智能化配置,纯电、插混、增程等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深度融合成为市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装车率达82.6%,AI大模型、情感感知等创新技术加速落地。例如,长安汽车One Agent智能体架构实现语音交互到生态调用的全链路打通,吉利银河M9首发“端到端AI语音大模型”,问界M7配备华为ADS 4乾崑智驾系统,极氪9X则以双Thor芯片和5激光雷达组合打造旗舰级智驾体验。“人车家”生态从概念走向实用,深蓝汽车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智慧座舱方案,可实现车辆接近住宅时自动触发家居环境预设。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自主品牌零售份额达65.7%,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6%,而主流合资品牌这一数字仅为6.6%。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解决补能焦虑,长安汽车多品牌策略覆盖全细分市场,自主品牌在续航、智能座舱等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甚至开始重新定义豪华车标准。
面对挑战,合资品牌加速本土化转型:上汽通用别克推行“一口价”模式提升价格透明度,宝马为中国市场开发搭载阿里大模型的操作系统,奥迪将纯电车型AUDI E5 Sportback起售价降至23.59万元。然而,受制于电动化产品迭代速度和智能化用户体验短板,合资品牌短期内难以扭转市场态势。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竞争将聚焦于技术突破与用户体验的深度融合,这场变革不仅重塑国内车市格局,更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