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就选插混了!”最近,一位增程车车主王先生向朋友大倒苦水。五年前,他满怀期待地购入一辆热门增程车型,本以为“油电两用”的设计能带来经济实惠的用车体验,没想到如今换车时却陷入尴尬——电池衰减严重、维修成本高昂,连二手车商都只肯出三成原价,与朋友开的插混车型相比,经济性差距明显。
电池性能的快速衰减是王先生最头疼的问题。第三方机构检测数据显示,某款主流增程车在行驶四年、十万公里后,电池健康度仅剩75.6%,而同期特斯拉车型的电池健康度仍保持在89.3%。更惊险的是,他的车友群中有人驾驶问界M5跑高速时突然弹出“电池故障”提示,最终维修费用高达四万多元,几乎能买一辆二手代步车。
相比之下,插混车型的经济优势在长期使用中愈发凸显。以比亚迪唐DM-i车主李先生的经历为例,其车辆在发动机与电机协同工作时,百公里油耗仅4.34升,而同级别增程车在亏电状态下油耗可达8升。按每年两万公里计算,插混车型每年可节省油费约三千元。“这笔钱够给媳妇买金镯子了,多实在!”李先生打趣道。
二手车市场的表现更让增程车主心凉。记者走访二手车市场发现,五年车龄的秦PLUS DM-i残值率仍超50%,而同期的理想ONE仅能卖到原价的30%。一位车商直言:“增程车电池衰减快,后期维修成本高,买家都怕砸手里。”
不过,增程车并非一无是处。对于有家用充电桩、日常通勤距离在五六十公里以内的用户,这类车型仍具吸引力。例如,理想L6车主陈女士表示,六座布局和后排娱乐屏让接送孩子变得轻松,“用电跑市区足够,孩子看动画片也不闹了”。
若经常需要长途驾驶,插混车型的优势则更为突出。刚提荣威M7 DMH的张先生分享,其车辆纯电续航160公里,综合续航超2000公里,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仅2.05升,且厂家承诺电池安全。“现在跑长途不用总找充电桩,心里踏实多了。”
这场“油电之争”揭示出,购车决策需综合考虑使用场景与长期成本。增程车适合充电便利、短途出行的用户,而插混车型则在长途驾驶和经济性上更胜一筹。正如王先生感慨:“选车不能只看眼前,省油只是表面,用得踏实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