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在激光雷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双模态”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由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微系统团队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共同攻关,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光学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传统激光雷达技术长期面临“精度与速度不可兼得”的困境。扫描式雷达虽能实现毫米级精度,但扫描速度较慢;闪光式雷达虽可快速成像,却存在精度不足的缺陷。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双模态”工作原理,通过研发新型光学器件实现了两种模式的智能切换。
核心突破在于团队设计的“混合级联平动超表面”器件。该器件由双层纳米级光学镜片构成,通过调节入射激光的偏振特性,可使系统在扫描模式与闪光模式间自由转换。扫描模式下,系统可精准捕捉500米外目标的细节特征;闪光模式下,则能实现120度视场角的即时三维成像。
这种智能切换机制赋予设备环境自适应能力。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系统可先用闪光模式快速构建周边环境模型,识别出需要重点监测的区域后,自动切换至扫描模式进行精细化探测。实验数据显示,该系统较传统设备探测效率提升3倍以上,同时保持0.1度的角度分辨率。
研发团队采用微型致动器实现两层超表面的精密平移,使整个光学调控模块重量不足50克,体积仅为传统方案的1/10。基于该技术,团队已成功搭建出可实际运行的“双模态”激光雷达原型系统。
科研人员介绍,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激光雷达的性能瓶颈,在保持高精度远距离探测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环境感知效率。这项成果将为自动驾驶汽车、服务机器人、航空测绘等领域提供更强大的空间感知解决方案,推动智能设备向更高水平的自主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