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天溯计量IPO:家族企业“销售人海”驱动业绩,对赌往事与竞争挑战并存

   时间:2025-09-15 17:48:5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溯计量”)作为独立第三方计量检测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自2023年6月首次提交招股说明书以来,已历经三轮上市审核问询。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其核心竞争力、业绩波动、费用结构及应收账款等关键问题,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检测行业细分领域企业的审慎态度。

从股权架构看,天溯计量呈现明显的家族企业特征。创始人龚天保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持有公司85.86%的表决权,其配偶吴百香为共同实控人。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在民营检测机构中较为常见,但也可能引发治理结构单一化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仅在2018年引入达晨创通作为战略投资者,后者持股8%成为第二大股东。双方曾签署对赌协议,约定若未能在2023年底前完成IPO,实控人需履行回购义务。该条款已在申报上市前终止,符合监管要求。

公司发展轨迹折射出检测行业资本化路径的典型特征。2009年创立的天溯计量,通过整合东莞溯源资产快速扩张,2015年成为首批登陆新三板的民营检测机构。2019年主动摘牌后,转而冲刺A股市场。这种“新三板练兵—转板IPO”的策略,在检测行业已形成可复制模式。但相较于华测检测、谱尼测试等已上市同行,天溯计量的资本运作节奏明显滞后。

业务结构方面,计量校准服务贡献超85%营收,检测服务占比不足15%。这种“单腿走路”的模式在行业下行周期面临更大压力。数据显示,2022-2024年计量校准证书单价从142.01元持续降至129.69元,电池检测项目报价亦呈下滑趋势。公司坦言,中小检测机构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导致行业毛利率承压。尽管天溯计量当前53%的毛利率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管理层测算显示,毛利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侵蚀超6%的净利润。

销售驱动特征在费用结构中尤为突出。截至2024年底,公司974名销售人员占比达43%,销售费用率维持在26%高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1309名研发技术人员仅支撑4%的研发费用率。这种“重市场轻研发”的投入策略,在检测行业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可能影响长期竞争力。公司计划通过IPO募集4.24亿元,其中1.8亿元用于提升计量检测能力,显示其试图在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间寻求平衡。

人才结构方面,多位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具有同业工作经历。副总经理曾宏勋、技术总监刘洪华均曾在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任职,这种“体制内技术人才外流”现象在检测行业普遍存在。深交所曾问询是否存在职务发明纠纷,公司回应称已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归属机制。但人才流动带来的技术迁移风险,仍是检测机构面临的共性问题。

行业格局变化为天溯计量带来双重挑战。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检测机构达7558家,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1.5%。但市场集中度依然偏低,CR10不足5%。天溯计量虽已建立覆盖19个省市的实验室网络,获得CNAS等权威资质,但在新能源、轨道交通等新兴领域的布局仍需加强。面对SGS、Intertek等国际巨头与本土上市公司的双重挤压,如何突破区域限制、构建全国性服务网络,将成为其上市后的重要课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