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近日在武汉圆满收官。这场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行业盛会,通过创新科技手段与文化深度融合,为公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旅体验盛宴。全国31个省区市的文化旅游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展示了科技赋能下文旅产业的新形态。
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直径14米的半球形沉浸装置成为焦点。参观者佩戴设备即可"瞬移"至山西应县木塔内部,360度观察这座无钉木构建筑的精妙结构。不远处,25平方米的VR体验室内,游客正通过数字技术"穿越"至西夏陵遗址,在39平方公里的虚拟空间中探索千年前的文明密码。这种"可触可感"的历史呈现方式,标志着文旅体验从旁观到参与的范式转变。
据博览会发布的《大空间VR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大空间VR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0亿美元,中国占比将超40%。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副主任陈洪指出,国内已有超200个大空间VR项目落地,线下体验门店突破1000家。本次展出的《隐秘的秦陵》项目通过高精度建模技术,首次实现了秦始皇陵内部的数字化探索,该作品已获得电影公映许可,为影视创作开辟新路径。
在AR技术应用区,灵伴科技带来的Rokid AR Studio系统引发关注。该技术通过空间计算技术,将西安大雁塔的"雁塔流光"演艺秀、甬钟历史场景等文化元素进行动态复现。参观者不仅能观看虚拟编钟的历史演绎,更能通过手势交互"敲击"出千年前的乐音。这种虚实融合的展示方式,使文物从展柜中"活"了起来。
科技元素正成为城市文旅的新名片。武汉馆推出的"赛博武汉三件套"——无人驾驶汽车、空轨列车与人形机器人舞蹈,展现了科技与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介绍,光谷地区已推出多条科技旅游专线,涵盖激光科技馆、智能装备研究院等12个科技景点,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城市创新活力。
杭州展区则以"数字新特产"为主题,通过Rokid智能眼镜重现《黑神话:悟空》游戏场景,游客可亲身体验孙悟空"拔毫毛变金箍棒"的奇幻瞬间。文三数字生活街区集中展示了智元研究院的外骨骼机器人、汤姆猫陪伴机器人等前沿产品,形成"科技+文化"的沉浸式消费场景。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旅企业营收达7.13万亿元,同比增长7.4%;国内出游人次32.85亿,消费总额3.15万亿元,分别增长20.6%和15.2%。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认为,数字技术正在重构文旅体验维度,使历史场景可感知、出游过程更便捷,让"诗与远方"从理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