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陕西西安迎来一场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国际盛会——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正式开幕。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以文化遗产数字化为主题举办的专项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展开深度对话。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记忆,但面临时间侵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多重威胁。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开辟了新路径——通过精准记录、虚拟修复和云端共享,让濒危的文化遗产获得‘数字永生’。”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在开幕式上指出,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全球民心的共同期盼,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倡导的方向。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围绕四大核心议题展开讨论:在“保护·传承”议题中,探索数字技术如何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文化遗产的长效保存与活态传承;在“技术·创新”议题中,聚焦人工智能、VR/AR、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与未来趋势;在“产业·赋能”议题中,分析遗产数据的经济价值与转化路径;在“开放·共治”议题中,研讨国际数据共享、版权保护与标准共建,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协同生态。
与论坛同期举办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成为一大亮点。展览集中展示了全球顶尖机构在古籍、文物、古建遗址和非遗四大领域的近百项创新成果。例如,“数字敦煌”项目通过高精度扫描技术,让风沙侵蚀中褪色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在虚拟世界中重现光彩;无人机实时监测、3D激光扫描和数字建模技术,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持;数字孪生技术则完整还原了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应县木塔的构造细节与内部场景。
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式展示,近距离感受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的魅力。一位参观者表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我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敦煌莫高窟,这种体验既震撼又充满教育意义。”
本次论坛还面向全球征集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项申报案例,涵盖文化遗产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等多个方向。经过两轮国际权威专家评审,约40项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案例被收录成集,全面展示了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实践经验。
论坛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专题会议、数字研修院主题研修班等配套活动,旨在持续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数字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共商共建共享”,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