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日因辅助驾驶功能存在安全隐患,宣布召回11万余辆SU7车型,成为国内新势力车企中单次召回规模最大的案例。此次召回涉及车辆在极端场景下辅助驾驶系统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企业将通过OTA远程升级方式完成功能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召回公告发布当日,小米汽车同步推送了澎湃OS 1.10.0秋季大版本更新,重点修复了高速领航辅助功能,并新增"动态车速"等安全特性。
资本市场对召回消息反应明显,小米集团港股股价当日一度下跌超2%,但随后跌幅收窄至0.5%。分析人士指出,市场担忧情绪逐步缓解,反映出投资者对OTA升级解决软件缺陷的接受度正在提升。此次召回并非行业孤例,特斯拉、理想等企业此前均因类似问题实施过OTA召回,显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软件缺陷管理的普遍性。
监管层面已加强规范。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要求企业实施OTA升级前需向主管部门备案,确保升级后产品符合技术标准。通知特别强调,禁止企业通过OTA升级掩盖车辆缺陷或逃避召回责任,并建立分类管理制度。这项政策直接回应了业界对"软件召回"流程的讨论,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框架。
两次召回事件均与事故存在关联。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在高速NOA状态下发生碰撞,当时施工路段封闭车道,车辆虽检测到障碍物并减速,但未能避免事故。这与本次召回中"极端场景识别不足"的描述高度吻合。更早前的1月24日,小米已召回30931辆SU7标准版,原因是智能泊车系统对静态障碍物探测失效,此前多位车主反映自动泊车时发生撞墙事故。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企业主动召回体现责任担当,但频繁的软件问题可能影响消费者对驾驶辅助系统的信任度。最新OTA升级包含三项核心改进:修复高速领航辅助的稳定性,优化大车避让逻辑,以及新增根据路况动态调整车速的功能。这些改进能否重建市场信心,仍需观察后续用户反馈。目前,小米汽车尚未公布召回车辆的具体升级完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