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为未来五年豪掷巨资:每年150亿助力鸿蒙、鲲鹏、昇腾生态蓬勃发展

   时间:2025-09-21 11:40:55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华为全连接大会2025上,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生态发展计划:未来五年,公司将每年投入150亿元人民币用于生态建设,提供1500P的开源社区算力支持,并组建1.5万人的专业团队负责生态平台开发与技术支持。这一战略布局标志着华为从传统的“联接”业务向覆盖终端、计算等生态型产业的全面转型。

汪涛指出,华为的业务边界正在持续扩展。过去,公司以通信联接为核心,主要服务于企业客户和普通消费者;如今,其产业触角已延伸至终端设备、计算基础设施等领域,并首次将开发者群体纳入核心服务对象。这种转变源于华为对产业生态化趋势的深刻洞察——通过构建开放的技术生态,实现从硬件供应商到全栈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升级。

在技术开源方面,华为展现了极强的行动力。作为全球20余个开源基金会的创始或顶级成员,华为在300多个上游社区中担任核心代码贡献者。以操作系统为例,OpenHarmony开源五年来已吸引9200余名开发者参与,贡献代码1.3亿行,形成1100多个组件库。该系统不仅支撑手机、平板等消费电子设备的开发,更在金融、交通等关键行业落地,1300余款软硬件产品通过兼容性认证。基于OpenHarmony的鸿蒙5系统已搭载于60余款、1700多万台华为终端设备,其“碰一碰”“安全访问”等创新功能催生出9000多个应用的70余种体验革新。

计算领域的开源步伐同样迅猛。华为已全面开放鲲鹏系列软件生态,涵盖openEuler操作系统、openGauss数据库等核心组件。在AI领域,昇腾基础软件实现全面开源,今年新增CANN、Mind系列工具链等项目,并与PyTorch、vLLM等国际主流开源社区实现特性首发同步。这种双向赋能模式,既让华为技术融入全球创新链条,也使其能快速吸收社区反馈优化产品。

开发者生态的繁荣是华为战略的核心指标。过去一年,华为云开发者数量新增200万,总数突破850万。开发者可无缝衔接本地IDE与云端算力,直接调用鲲鹏、昇腾的实时算力资源。在计算效率优化方面,华为自主研发的HiF8/HiF4数据格式将显存占用降低50%-75%,矩阵运算性能提升2-8倍,相关技术已捐赠给全球计算联盟(GCC)推动标准化。

标准制定领域,华为正从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其主导的“星闪”短距通信技术已吸引1200余家合作伙伴共建生态,采用该技术的终端设备突破1亿台。在视听标准方面,华为联合产业界推出的HDR Vivid、Audio Vivid等标准,正在重塑全球多媒体内容生产范式。

人才培育体系是生态建设的基石。华为与全球高校共建的ICT学院已达3000所,开发课程超3000门,培养人才170余万。此次启动的“基础软件千校行动”将覆盖2000余所高校,计划三年内培养1万名教师和100万名新型软件人才,形成从教学到实践的全链条人才供应。

全球合作网络方面,华为以开源社区为枢纽,构建了知识共享、技能赋能、开发支持和激励反馈四大体系。通过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GitCode等国内平台,以及Linux基金会、Apache软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华为正推动中国技术标准与全球创新体系的深度融合。这种“双循环”合作模式,既保障了技术自主性,又维持了生态开放性。

战略投入的持续性是华为生态战略的关键特征。汪涛强调,未来五年的资源投入将保持稳定节奏,通过算力捐赠、代码开源、标准共建等方式,持续降低生态参与门槛。这种“重资产”运营模式,折射出华为从商业竞争向价值共创的理念转变——通过构建开放的技术共同体,实现与合作伙伴的指数级价值增长。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