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ICIC 2025)在环秀湖畔拉开帷幕。本届大会聚焦"AI赋能智舱革新,重构人·车·未来生态"主题,通过搭建产业协作平台推动技术突破,吸引了全球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广泛参与。
在"座舱智能语音交互"专题论坛上,百度地图智舱总经理余云飞发表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跨模态AI语音技术重构智能座舱的创新实践。其团队通过大模型技术全面升级车载语音系统,为车企提供从技术架构到用户体验的完整解决方案,相关成果已在吉利银河等品牌实现量产应用。
行业数据显示,大模型技术正加速改变车载交互格局。自2024年起,搭载大模型能力的智能座舱新车渗透率持续攀升,预计2025年量产规模将突破900万台。技术升级推动车内语音交互活跃度显著提升,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较传统系统增长42%,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百度地图智舱团队推出的2.0架构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该架构集成智能VAD(语音活动检测)、语义理解增强、超拟人语音合成等创新模块,通过统一拒识置信度模型实现需求精准匹配。基于该架构与吉利银河联合开发的语音系统,在多轮对话、模糊指令识别等场景表现优异,相关技术年内将推广至更多品牌车型。
针对传统级联架构的局限性,百度率先实现端到端语音语言大模型与座舱系统的深度融合。该方案将座舱数据全面注入模型训练,通过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接入百度地图、搜索的实时信息,使系统具备行业专家级知识储备。测试数据显示,新系统意图识别准确率达97.6%,较传统方案提升31个百分点。
在个性化体验方面,技术团队开发出动态人设生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交互习惯,系统可自动调整语音风格、对话策略,配合定制化声效库,为每个品牌打造独特的"数字行车伴侣"。这种成长型交互模式使车载语音系统具备持续进化的能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通用智能体解决方案的落地成为技术应用的里程碑。以上汽通用别克至境L7为载体,百度将端到端模型作为交互中枢,整合车辆感知信号与用户记忆数据,构建出跨模态自然语言对话系统。该系统支持多轮复杂指令处理,并能根据环境变化主动提供服务建议,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关怀的跨越。
面向车企开放生态需求,百度正推进"超级Agent"出行系统建设。该方案深度融合语音大模型与高精地图,在AI行程规划、实时路况解读、场景化陪伴等领域形成技术闭环。通过持续OTA升级,系统可同步获取最新地图数据与交互算法,确保用户体验始终处于行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