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工程学院王刚教授团队近日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发出一款名为“海龟”的敏捷型水下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先进技术,不仅在近海底环境观测中实现了厘米级精度,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水下机器人“笨重”“迟缓”的固有认知。
据团队介绍,“海龟”机器人通过精密配置的推进系统,在航行过程中几乎不会激起水波,大幅减少了海底沉积物的扰动,干扰程度降低了90%。为实现机器人在贴底航行时的精准感知,避免触底风险,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三点惯性测量感知方法”。这一技术使机器人数据噪声减少约76.2%,响应速度提升1.1倍,倾角控制稳定性提高7.16倍。
在运动性能方面,团队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将姿态约束算法引入跟踪系统,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敏捷性。“海龟”机器人现已具备360度灵活运动能力,成功突破了水下航行器在复杂海底地形中全域机动的技术难题。其应用场景不仅限于珊瑚观测,还可扩展至水下捕捞、搜救等多个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王刚教授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曾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现任IEEE高级会员。其研究方向聚焦水下机器人与环境适配技术,在两栖环境颗粒介质接触力学、水下复合推进理论方法及柔性驱动器件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