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央画话》:以“人味”表达破局,用真诚互动收获千万关注与喜爱

   时间:2025-09-23 11:29:01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打开手机屏幕,各种内容如潮水般涌来,试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知识普及到娱乐逗趣,从深度分析到观点输出,我们正处于一个“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然而,表达并不等同于真正的连接,一些公共议题难以深入人心,部分媒体账号发声无力,还有自媒体为博眼球而胡编乱造。这些现象不禁让人思考:年轻人真的不再关注公共议题了吗?其实不然,他们只是对那种高高在上的表达方式和语态不太买账。

创新表达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更有“人味”。这里的“人”,不是刻板的新闻发言人,而是那些懂生活、能共情、接地气且能把事情讲明白的表达者。这也促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原创漫评品牌《小央画话》回归传播本质,思考如何让别人愿意倾听自己的声音。

自2022年上线以来,《小央画话》作为央视网的原创漫评栏目,始终坚守“画”为形式、“话”为内核的理念,坚持一周三更的频率,用图文内容讲述公共议题,以生活语言解读严肃话题。

在信息碎片化、议题多样化的环境中,《小央画话》精准把握选题切入点,让读者一眼就有代入感,从而建立内容共鸣。该栏目主要有三条产品线:对社会议题的柔性回应、生活和心理健康科普、重大节点主题报道。其选题思路是从“身边”入手,而非“天上”。

在专业知识普及方面,《小央画话》力求轻松易懂。例如漫画《忽然发现自己好孤独》,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孤单瞬间”,帮助读者建立自我安全感、提升幸福感;《为什么越爱越容易吵架》则从身边现象出发,探讨父母、子女、夫妻、朋友之间的矛盾与解决方法;《模糊的表达是一种微妙的暴力》讲述了模糊表达带来的“损耗”,并提供了可行的应对办法。

对于重大主题内容,《小央画话》也注重生动性和温度。以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的长条漫画《这胜利是为你而来》为例,它没有强行煽情,而是以“你相信自己是被爱着吗?”为开头,用温和平实、贴近当下的语言,让观众对历史产生“同情之理解”。

《小央画话》有着明确的目标受众——喜欢思考、认真生活、热爱表达的中青年群体。因此,每一篇“画话”都从“他们最真实的小情绪”出发,吸引他们点开、分享,并留下自己的故事。

确定了“说什么”之后,“怎么说”就成为了一大挑战。《小央画话》通过视觉与语言的创新表达,实现了“说人话”“不讨嫌”。视觉是该栏目的基础,决定了受众是否愿意“停下来”然后“读下去”。栏目不断尝试不同画风和叙事方式,探索视觉表达的边界。例如,夏季发布的家居害虫科普漫画《“兄弟你家好香”》,生活化选题画得“野”一些;反对网暴的漫画《话吃了那个人》,用构图营造网络暴力带来的压迫感;介绍中国人死亡文化的漫画《谈谈这个中华文化的“违禁词”》,用留白构建停顿感,让读者在画面中找到情绪的缓冲带。

“画”虽是主要呈现形式,但视觉并非主角。《小央画话》认为“画得漂亮”不是主要目的,每一张画都是为了更好地讲故事。栏目的视觉画面不抢镜、不娱乐化,力图用每一张图服务内容、辅助情绪、补充节奏,在处理“棘手”“敏感”话题时,做到足够锋利而不锐利。

除了视觉设计,文案语言也是栏目的重要支撑。内容的语言风格决定了它能否被受众接受。《小央画话》坚持平视、克制、真实的表达方式,强调“不是在教育人,而是在和人说话”。平视不是“套近乎”“装熟”,也不是“端架子”“讲大道理”,而是与读者站在一起,倾听、共振,说出他们想说但没说出口的话。

比如,今年春节期间发布的漫画《为何一到过年,很多家庭就吵架?》,聚焦大众过年回家可能产生的疲惫情绪,如被催婚、被打断、被误解、被拿来比较等。栏目没有站在“要懂父母”的立场批评任何一方,而是温柔拆解每一个情绪背后的根源,让读者知道这不是一个人的困扰。

“不说教、不装熟,有一点点冷幽默,但绝不越界。”《小央画话》的语言策略在“说得动人”与“说得有分寸”之间找到了平衡,使内容能持续被理解、被信任、被转发。

如果把《小央画话》比作一个人,它有两个最朴素的目标:让读者觉得内容与自己有关,从而留下来;让读者传递情绪、经验、观点,在评论区形成良性互动。对《小央画话》来说,评论和留言不是内容之后的“附加”,而是创作的起点和延续,是内容本身的一部分。为此,栏目从源头、节奏、内容三个方面做了互动设计。

在选题设计和结尾文案上,《小央画话》会留出话题缝隙,让读者愿意补充、表达自己的故事。结尾常用引导式提问,如“你有过类似的瞬间吗?”“你是怎么处理的?”“你今年过年回家吗?”邀请读者参与评论区互动。

在传播节奏上,《小央画话》有意识地“养互动”。内容发出后,5分钟内会放出评论,选一条认真或有趣的留言做回复,让其他读者知道说话可以被看到。如果有网民留言写得好,会第一时间点赞、回复,并人工置顶,鼓励更多人认真分享。

今年春节期间发布的文化科普漫画《怕蛇的人怎么过蛇年》中,文末互动是评论区点赞最高的读者将收到作者在设计过程中画的“小蛇‘丑’图”一张。这个“假抽奖”打破了读者开口的心理门槛,让评论区热闹起来。

《小央画话》还努力做评论区的“活人”,以真心换真心。偶尔会“皮”一下,让大家知道对面也是会犯懒、会自嘲、会在深夜赶稿的普通人。面对评论区里不同立场、不同声音,不会高高在上地教育受众,也不会把批评“雪藏”,而是用理性温和的回应引导讨论,尽力澄清误解、点明立场。

对《小央画话》内容团队来说,评论区是天然的选题库和复盘室。团队会将读者的评论反哺到下一期脚本,从高频共鸣中挖掘出新的问题线索。互动贯穿在内容生成的逻辑链中。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