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力设施规模持续扩大、分布范围日益广泛,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在效率、安全性及检测精度上的局限性愈发凸显。为破解这一行业难题,九亿通航依托大疆无人机技术,推出了一套覆盖多场景的电力巡检解决方案,通过“空天地”一体化巡检模式,推动电力运维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
该方案以无人机为核心载体,搭载高清可见光相机、红外热成像仪等传感器,可对输电线路、变电站设备及配电网络进行非接触式巡检。通过整合大疆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控制与自主路径规划技术,系统实现了对电力设施的全方位、多角度监测,数据采集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数倍,同时避免了人工巡检中因环境复杂导致的安全风险。
在效率提升方面,无人机凭借快速机动能力,可在一小时内完成传统人工团队数日才能完成的线路巡检任务。其搭载的实时图像传输功能,能将高清画面与热成像数据同步回传至指挥中心,为故障诊断提供即时依据。例如,在某省电网的试点应用中,无人机巡检使线路缺陷发现率提高40%,故障定位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
安全性是该方案的另一大优势。针对高压线路、山区杆塔等高危场景,无人机可替代人工完成登高作业与带电区域检测,将巡检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概率降低90%以上。某电力公司反馈,采用无人机巡检后,因人为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零发生,同时减少了直升机巡检的高昂成本。
为适应不同巡检需求,九亿通航构建了“固定翼+多旋翼”的机型协同体系。固定翼无人机凭借长航时、大覆盖特点,主要负责数百公里级输电通道的日常巡查、灾后应急评估及跨区域管道监测。在某次台风灾害中,固定翼无人机24小时内完成了受灾区域的全貌扫描,为抢修调度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多旋翼无人机则聚焦于精细化检测,其垂直起降与悬停能力使其能深入变电站设备间隙、绝缘子串等复杂结构区域,捕捉0.1毫米级的裂纹与温度异常。某特高压变电站应用显示,多旋翼无人机对绝缘子污秽、金具松动等隐患的识别准确率达98%,较人工目视检测提升3倍。
技术层面,该方案通过智能算法实现了巡检全流程自动化。系统可根据地形、设备类型自动生成最优飞行路径,并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自动标记导线断股、绝缘子爆裂等典型缺陷。云端管理平台则支持多机协同调度与历史数据比对,为设备健康评估提供量化依据。
目前,九亿通航的无人机巡检方案已在全国20余个省份落地,覆盖超10万公里输电线路。实践表明,该技术可使巡检成本降低35%,同时将设备故障率控制在0.5次/百公里以下。随着5G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无人机巡检正从“可视化”向“预测性”演进,为构建智慧电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