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研发的AI交互领域创新成果——“一种模型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交互系统”获得专利授权。该技术通过智能预判用户需求,实现主动式信息推送,有望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模式,为大模型应用开辟更高效的实践路径。
根据专利技术说明,搭载该交互系统的电子设备能够实时分析屏幕显示内容,结合用户操作轨迹与历史行为数据,精准预测潜在需求。与传统交互方式不同,用户无需输入完整指令或等待系统响应,设备即可自动生成解决方案并推送至界面。这种“预判-响应”的闭环设计,将有效降低人机对话轮次,缩短信息获取路径。
行业调研数据显示,交互效率直接影响用户对智能设备的依赖度。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的报告指出,尽管82.5%的中国用户认可AI大模型的功能性,但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响应延迟”和“重复沟通”是主要使用障碍。以教育领域为例,某AI学习工具引入预判技术后,用户单次任务完成时间缩短40%,满意度从65%跃升至85%,验证了主动交互对体验优化的显著作用。
作为华为“端云协同AI战略”的关键技术布局,该专利延续了企业在交互优化与数据处理领域的深耕传统。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以来华为已累计发布数十项AI相关专利,其中近三分之一聚焦于终端设备智能化。此次突破不仅强化了端侧大模型的自主决策能力,更为车载系统、语音助手等高频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撑。
业内人士分析,该技术对特定用户群体和复杂场景具有特殊价值。例如老年用户在使用智能设备时,常因操作不熟练导致交互中断,而预判式交互可简化操作流程;在驾驶场景中,系统主动推送导航或车辆状态信息,能减少驾驶员分心风险。据透露,华为计划优先将该技术集成至手机助手、车载智能终端等产品线,通过“无感交互”实现“所想即所得”的服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