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有序扩大卫星通信业务开放范围,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文件设定了2030年发展目标,包括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等新型服务规模化应用,培育千万级用户市场。作为国内唯一具备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全牌照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自2023年9月起逐步开放手机、车载终端等直连卫星服务,目前天通卫星系统用户规模已突破290万。
在川藏线自驾的陈先生通过卫星电话向家人报平安的场景,折射出卫星通信从专业领域向大众消费市场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2023年华为Mate 60 Pro手机搭载天通一号卫星系统实现商用,首次让普通智能手机具备卫星通信能力。当时该服务主要服务于应急救援、海洋渔业等专业场景,经过两年发展,用户规模增长近十倍,终端设备出货量超过2300万台,形成从旗舰机型到中端产品的完整产品线。
技术突破推动服务普惠化进程。截至2025年4月,中国电信已与华为、小米、荣耀等七大手机厂商合作推出30款直连卫星终端,包括小米14Ultra、荣耀Magic6 Pro等热门机型。2025年2月,三方联合研发的卫星图片传输技术取得突破,通过AI强压缩算法将图像数据量缩减数千倍,在小米15Ultra上实现卫星网络下图片和即时消息的稳定传输。这项技术使卫星通信从传统文字传输升级为多媒体交互,相关技术参数已通过行业认证。
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2025年7月四川雅安发布的"直连卫星全场景方案",实现用户"不换卡、不换号"自动切换卫星网络,彻底消除地面与卫星通信的割裂感。此前获得的E.164(882)52和E.212(901)09国际码号资源,更使中国电信成为国内首个具备全球卫星通信服务能力的运营商,为跨境通信奠定基础。
作为中央企业,中国电信构建了覆盖芯片研发、终端制造、网络建设的完整产业链。天通一号卫星系统已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服务范围延伸至东南亚17个国家和地区。在汽车领域,与比亚迪、吉利等6家车企合作推出6款直连卫星车型,实现双向语音和短信功能;航空领域与中国国航合作的VoWiFi项目,使乘客在万米高空享受与地面相同的通信体验;文旅领域在雅安打造的"卫星+旅游"方案,已为5485户用户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国际市场拓展取得实质性突破。2025年5月,中国电信与老挝ETL公司联合推出的天通卫星服务正式商用,同步启动的"百村通"计划已在老挝偏远地区部署卫星通信节点,惠及当地农业生产。依托天通一号系统的跨境覆盖能力,中国电信构建了"天地空"一体化通信网络,从东南亚渔民的远洋作业到农户的农产品交易,卫星服务正在重塑"数字丝绸之路"的通信格局。
标准制定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深度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制定,中国电信已提交多项技术提案,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规范。这种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引领的转变,不仅提升了中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更为服务规模化出海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天通卫星系统正在加速形成覆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服务运营的全产业链国际合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