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高德地图董事长刘振飞透露,高德地图调用北斗卫星的日定位量已超过9000亿次,这一数据体现了北斗系统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
刘振飞介绍,高德地图早在多年前就已全面转向以北斗为主导的导航定位服务,成为北斗技术在民用场景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之一。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定位精度,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可靠的导航体验。
通过高德开放平台,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能力被提供给众多企业伙伴和开发者,助力他们打造与出行和位置相关的服务。目前,已有超过40万个应用程序使用高德开放平台的服务,开发者数量接近300万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德开始探索北斗与AI结合的可能性。刘振飞表示,这种结合催生了空间智能这一概念。空间智能是一种能够理解和预测现实世界复杂性的AI技术,被认为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
今年8月,高德地图全面转向空间智能,并推出了全球首个AI原生地图应用——高德地图2025。这款应用将AI从二维空间拓展到三维空间,从简单的对话工具升级为能够主动提供帮助的行动伙伴。
高德地图2025中的AI助手“小高老师”能够通过调用多个子智能体和工具,为用户量身定制最优出行方案。上线仅一个月,“小高老师”的单日调用量就突破了12亿次,月活跃用户超过4亿。
高德新推出的扫街榜功能也依赖于北斗和空间智能技术。该功能将庞大的出行数据转化为客观的线下服务评分,为用户提供参考。上线首日,使用该榜单的用户规模就超过了40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