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还在聚焦AI参数规模时,中国电信已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在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栾晓维的发言引发关注:“我们正推动企业战略向‘云改数转智惠’全面升级,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这一战略转型的背后,是央企对AI技术从“可用”到“好用”的深刻理解,更展现了其赋能实体经济的坚定决心。
德本咨询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人工智能分类排行》显示,中国电信天翼AI同时跻身“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领航企业TOP100”和“企业级AI Agent应用TOP50”两大榜单。在百度、阿里、华为等科技巨头主导的AI竞争中,这家央企的突围路径引发业界热议。其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算力+数据+模型”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并通过云网融合战略实现差异化发展。
作为中国电信的技术基石,“息壤”算力平台突破了异构算力调度的行业难题。该平台不仅整合通用计算、智能计算与超级计算资源,更前瞻布局量子计算领域,为AI发展预留技术接口。在数据层面,“星海”数据智能中台已积累超10万亿token的通用语料和14个行业数据集,形成从数据采集到治理的全链条能力。这种数据积累与治理的专业性,成为天翼AI生态的重要支撑。
模型开发上,中国电信采取“自主+生态”双轨策略。自主研发的星辰大模型覆盖全模态、全尺寸需求,同时引入第三方基础模型与行业模型,形成开放包容的生态体系。目前,其已推出80余个行业大模型和30多个智能体应用,服务超2万家企业客户,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完整闭环。
在安全领域,中国电信创新性地将量子技术与AI深度融合。通过构建“阡陌数聚”安全语料集和迭代“星辰·见微”安全大模型,显著提升了关键基础设施的防护能力。这种技术融合不仅解决了AI应用中的安全痛点,更开辟了量子加密与智能分析协同的新路径。
展台上,云猎无人机智能侦测系统成为焦点。该系统通过三码合一技术为无人机建立唯一标识,可精准识别并联动反制设备实施驱离或迫降。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全国31个省份推广,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实现规模化应用。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中,智能反制设备瞬间锁定“黑飞”无人机,展现了AI技术在低空安全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在产业赋能层面,中国电信的5G+AI+智算解决方案正在重塑传统行业。制造领域,翼智企采控一体平台通过数字看板、设备管理等组件,帮助企业实现生产可视化与资源优化;智慧城市领域,AI管网哨兵利用声纹数据实现供水网络亚米级漏损定位,推动行业从人工巡检向智能判断转型;基层治理领域,防溺水、森林防火等场景化AI摄像头,构建起覆盖千行百业的安全防护网络。
生态建设方面,中国电信通过魔乐社区、国资央企“AI+”示范基地等平台,推动技术、资本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其天翼AI开放平台全面升级,首次开放星辰大模型全系列API服务,并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共建“工业+AI”智算平台。这种开放共享的理念,已吸引30余家央企共同打造AI应用标杆,加速了AI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