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军第六次年度演讲中,这位小米创始人以“改变”为主题,首次完整披露了小米同时布局智能汽车与自研芯片两大战略的决策逻辑。这场原定与小米YU7发布会同步的演讲,因内容量超预期推迟至9月25日,成为小米发展史上一次关键的战略复盘。
面对“组装厂”“无技术”等持续多年的质疑,雷军坦言曾陷入严重内耗。他回忆创业十年后团队出现的疲惫感,以及外界对小米“营销驱动”的刻板印象,促使管理层启动深度复盘。结论指向必须突破互联网公司定位,向硬核科技转型,而自研芯片被认定为破局关键。
“没有手机厂商能从低端切入成功。”雷军指出苹果与华为的高端路径启示,强调自研芯片需要手机业务全力支撑。2022年5月的高管会上,芯片业务去留引发激烈争论,最终雷军以“放弃即失去未来”的论断推动项目重启。这个被命名为“玄戒”的芯片计划,承载着“小米造芯是认真的”的承诺,截至2025年已投入超135亿元,组建2500人研发团队,当年预算超60亿元。
在智能汽车领域,雷军披露了小米造车的特殊学习路径。今年初,小米一次性购入三辆特斯拉Model Y进行拆解研究,雷军公开称赞其为“出色车型”,并建议消费者在YU7与Model Y间理性选择,同时提及次日发布的理想i6也是值得关注的选项。更引人注目的是SU7 Ultra冲击纽北赛道的故事:为争取测试机会,小米向纽北官方连续发送21封邮件,最终用“中国手机厂商为何不能造车”的雄心打动对方。
演讲现场同步发布的小米17系列手机,展现出更清晰的产品矩阵。标准版之外,6.3英寸的小米17 Pro定位小尺寸科技影像旗舰,6.9英寸的Pro Max则主打巅峰科技体验。价格策略延续性价比路线,Pro版起售价4999元,较iPhone 17 Pro低4000元,Pro Max版起售5999元。
这场持续两小时的演讲,被雷军视为与用户深度对话的年度窗口。从芯片研发的“押上家底”到汽车业务的破界尝试,再到手机产品的精准卡位,小米正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重塑科技企业形象。当被问及坚持六年举办演讲的动力时,雷军坦言:“最难的是持续做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