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一场重要演讲中,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回顾了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他特别提到,2025年恰逢小米成立十五周年,这家从智能手机起家的企业,已在汽车制造和芯片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雷军坦言,五年前小米十周年之际,公司虽已跻身世界五百强,年营收突破两千亿元,但内部危机感与日俱增。当时智能手机市场被苹果、三星、华为等巨头主导,技术壁垒高筑,而团队中弥漫着疲惫情绪,部分成员甚至产生"歇一歇"的想法。更令他困扰的是,外界对小米的误解持续发酵,"组装厂""缺乏核心技术"等标签长期伴随企业成长。
"那段时期确实充满挣扎。"雷军回忆道,面对行业天花板与舆论压力,他最终选择直面质疑,将战略重心转向底层技术研发。这一决策标志着小米从互联网企业向硬核科技公司的转型,为后续在智能电动汽车和自研芯片领域的突破奠定基础。
谈及当前的管理团队,雷军特别强调了人才结构的变化。十五年间,高管团队经历大规模迭代,早期创始成员中仅两人留任,其余九位均为外部引进的行业精英。他特别提及卢伟冰等核心成员的贡献,认为这支兼具经验与创新力的团队,是小米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从系统软件到半导体芯片,小米的转型轨迹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的升级路径。雷军用十五年时间证明,通过持续技术投入与组织变革,企业完全有能力突破行业固有格局,在高端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