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场公开演讲中,小米创始人雷军坦言,尽管外界普遍认为小米已取得巨大成功,但他内心始终被焦虑感所笼罩。这种情绪不仅源于企业发展的压力,更来自网络上持续不断的质疑与批评。雷军特别指出,部分网友对小米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其“只是组装厂”“缺乏核心技术”“过度依赖营销”,这些言论让他感到无奈。
面对争议,雷军重申了小米在核心技术领域的长期投入。他透露,自研手机SoC芯片是小米实现突破的关键路径,为此公司已制定十年计划,预计投入资金不低于500亿元。这一决策背后,是小米对技术自主权的坚定追求。雷军坦言,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时,曾面临百亿级资金压力和内外质疑,但团队始终未动摇决心。
2024年5月,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迎来重要里程碑。该芯片首次回片即实现系统点亮,次日完成全模块调通,这一成果被雷军视为对质疑声的有力回应。他强调,失败并不可怕,真正重要的是直面恐惧、坚持创新。
在汽车领域,小米的探索同样充满波折。2021年12月,小米SU7 Ultra项目正式立项,目标直指保时捷与特斯拉,打造全球顶尖纯电性能车。然而,项目启动仅三个月后,因战略调整被迫暂停。直到2022年5月,随着SU7主项目取得突破,团队才决定重启Ultra计划。雷军透露,为争取纽北赛道测试机会,小米曾连续发送21封邮件,最终以诚意打动对方,成就了SU7 Ultra的赛道传奇。
小米YU7项目的诞生则承载着特殊使命。作为SU7的“战略备份”,这款豪华高性能SUV从设计之初就明确差异化路线——摒弃“彩电冰箱大沙发”的同质化竞争,专注驾驶体验。雷军回忆,项目初期团队曾激烈争论,但最终达成共识:要做真正为驾驶者打造的车。
市场反馈的复杂性也令雷军印象深刻。SU7发布前,23位媒体评审中仅有2人看好;而YU7发布前,媒体集体乐观的态度反而让他产生担忧。这种反差印证了雷军对创新风险的认知:“被一致看好的时候,往往需要更谨慎。”
演讲中,雷军特别提到小米生态对创业者的激励作用。以凡客创始人陈年为例,这位与雷军相识28年的老友,在凡客低谷期沉寂多年后,因受小米SU7发布会启发,重新带领品牌跻身抖音男装前三。雷军感慨:“55岁正是闯的年纪,改变永远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