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期间举办的2025网易未来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就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发表了重要观点。这位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指出,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将推动平台经济进入2.0时代,形成以算法模型驱动的新型经济组织形态。
潘云鹤分析称,平台企业正通过大数据积累构建AI应用生态,催生出产业链协作平台、创新设计平台和内容创作平台等新型技术服务平台。这种转变使平台经济从消费服务领域向技术服务领域延伸,标志着平台经济形态的根本性升级。
回顾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潘云鹤介绍了自2017年起确立的五大研究方向: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他特别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呈现"思维模拟"与"行动模拟"并重的特征,分别对应大语言模型和具身智能两大技术路径。
针对大模型发展中的核心挑战,潘云鹤重点讨论了"模型幻觉"问题。他解释说,这种由于统计概率驱动产生的信息偏差,在工程科技领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两条技术路径:一是利用专业领域数据训练专用大模型,二是重构大模型发展范式。
在技术路径创新方面,潘云鹤提出"专才到通才"的训练思路。他认为,先发展垂直领域专业模型,待技术成熟后再进行跨领域联合训练,可能比直接开发通用模型更有效。这种渐进式发展模式类似于人类认知规律,先成为领域专家再拓展综合能力。
谈及具身智能发展趋势,潘云鹤预测该领域将向更广泛的智能终端演进。他描绘了未来智能系统的图景:单个自主系统可能集成机器人、无人机、智能设备等多种形态,形成覆盖多场景的产业生态。这种泛化发展将极大拓展产业边界。
在技术融合层面,潘云鹤提出智能体概念将突破软硬件界限,形成具备感知-决策-执行能力的完整系统。他特别指出,具身智能与跨媒体技术的结合将催生新型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通过引入力学反馈机制实现更高级的智能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