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智启蓉城·机汇新川”为主题的人形机器人产业赋能对接会在成都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拉开帷幕。活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多家单位联合承办与协办,旨在通过技术赋能与场景驱动,为成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高效对接平台。
在主题分享环节,行业专家围绕人形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产业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解读。国家元宇宙标准委员会委员、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星智以《基于XR与脑机接口的人形机器人控制交互》为题,系统阐述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技术演进趋势与行业发展现状。他结合核废料处理、高放区巡检等复杂场景需求,提出“端到端具身智能+遥操作”的现阶段落地核心路径,并强调人机交互技术需向多模态融合、低成本适配方向突破,为行业解决实际应用难题提供了关键思路。
与此同时,成都理工大学教授任涛以《特种机器人的机遇与挑战》为题,深入剖析了全球特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他指出,当前行业正迎来场景需求爆发期,但同时也面临核心技术攻坚与产业生态整合的双重挑战。任涛提到,四川已形成“成都-绵阳”双核心产业布局,依托10大创新平台在核安保、管道检测等领域积累了技术优势。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协同,聚焦复杂环境适应性、智能算法优化等关键方向突破,推动特种机器人从“单点应用”向“系统解决方案”升级。
在项目推介环节,三家企业展示了机器人技术场景落地的核心创新成果。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了机器人“一芯多用”融合解决方案,通过专属操作系统实现单芯片集成“人机交互+AI视觉+运动控制”功能,适配交通督导、展会接待等场景,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新思路。成都三是科技有限公司分享了感知技术的机器人无人产线解决方案,通过机器视觉系统结合AI实现三维数据检测,解决传统制造业的系统性难题。成都市明觉科技有限公司则探讨了巡检机器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其巡检机器人可适应多种复杂场景作业,已广泛服务于主流电力企业,有效解决传统人工巡检的效率瓶颈与安全隐患。
活动开始前,参会嘉宾走进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沉浸式体验机器人技术在多元场景下的落地成果。作为成都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展示与场景测试的重要载体,园区内集中呈现了各类机器人和智能化设备在生活配套服务场景中的应用,让嘉宾们近距离感受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的生动实践。
为推动供需精准对接,活动特设专题闭门研讨会,由联合会秘书长朱小军主持。十余位科研院所、高校、协会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技术适配、资源整合、场景落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磋商。会上,企业代表现场交换需求和资源——场景方寻求定制化机器人解决方案,工业制造企业咨询无人产线升级路径,高校科研团队则推介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各方高效对接并达成多项初步合作意向。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同步邀请参会嘉宾加入产业生态圈,为后续常态化交流与合作搭建起长效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