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席卷各领域的当下,人类如何在技术洪流中坚守自身独特价值?近日,一场汇聚科学、哲学与艺术领域学者的对话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围绕“科技与人文协同之道”展开深度探讨,为这一时代命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对话会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发言引发广泛共鸣。他回忆起小学时代课堂上的鲜活场景,特别提到当年老师身上淡淡的“肥皂味儿”——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在如今高度智能化的教育环境中已难觅踪迹。相较于缺乏情感温度的AI教师,莫言更珍视人类教师带来的真实互动与情感联结。
这场跨学科对话打破了科技与人文的界限,学者们从不同维度探讨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会专家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在效率层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但人类特有的情感表达、创造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仍是技术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会议通过思想碰撞,为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现场讨论还延伸至艺术创作、哲学思考等领域。有学者提出,当算法开始介入文学创作和艺术表达,人类更需要通过深度思考和情感沉淀来守护文化的独特性。这种对人性本质的回归呼唤,成为整场对话会最鲜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