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3万辆,与2020年的4.3万辆相比,实现了超过20倍的增长。这种爆发式发展,让重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掀起了一场产业变革。这座城市为何敢于提出“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又是如何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的?
近日,一场关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揭示了这座城市产业腾飞的关键密码。参与会议的不仅有长安汽车等中央企业,还有赛力斯等民营企业代表,以及宁德时代、北斗智联等配套企业。同时,以千里科技为代表的智能驾驶企业,及其背后的吉利控股集团等产业赋能者,也共同参与了这场产业盛会。这种“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产业链布局,正是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核心优势。
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庆拥有19家整车厂和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重庆已实现三大系统、十二大总成、五十六类部件的全覆盖。这种完整的产业生态,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提升了产业协同效率,为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重庆的创新实力,还体现在对极端环境的利用上。山城特有的陡坡、隧道、复杂立交和多变气候,为智能驾驶技术提供了天然的测试场。通过政企协同,重庆率先落地全国首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在车规级芯片研发上持续突破。数据显示,当地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比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69%,这种创新韧性让重庆在智能网联领域保持领先。
开放合作是重庆产业发展的另一大特色。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重庆新能源汽车已出口至164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制造力”向“全球竞争力”的转化,不仅拓展了市场空间,更提升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从智能汽车到智慧道路,再到可靠云平台,重庆正在重构汽车产业生态。这座以8D地形著称的城市,正通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个支点,书写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