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宁王”储能赛道领跑,多维竞争下如何续写高端制造传奇?

   时间:2025-10-28 10:54:2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动力电池领域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正凭借储能业务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收达1041.9亿元,同比增长12.9%,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41%。值得注意的是,其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反映出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优化。这份千亿级财报背后,储能业务正从战略布局转向核心增长极。

回溯至2011年,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足1%时,宁德时代便确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轮驱动战略。尽管2017年登顶全球动力电池冠军时,储能业务营收占比仅3.86%,但管理层仍坚持"储能市场终将与动力电池比肩"的判断。这种战略定力在2024年迎来爆发——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0%的同时,全球储能市场呈现指数级增长,上半年出货量超240GWh,同比增幅超100%。

数据印证着战略转型的成效。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3.86%跃升至2024年的27.6%,毛利率达26.84%,首次超越动力电池业务。2025年上半年,其全球储能电池市占率攀升至36.5%,连续四年领跑行业。这种业务结构的质变,使企业从单一动力供应商转型为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商。

储能赛道的竞争维度远超动力电池领域。海辰储能作为专注者,通过587Ah专用电芯实现循环寿命超10000次,成本较行业低3%-5%,并率先通过钠离子电池国网认证。比亚迪则延续垂直整合优势,将刀片电池技术延伸至储能领域,北美户储产品价格较宁德时代低20%,沙特1.2GWh项目凭借"电芯+系统+运维"全包方案实现逆袭。

技术差异化成为破局关键。亿纬锂能凭借钠离子电池在-40℃环境下保持85%容量的特性,获得特斯拉等国际客户订单。阳光电源则另辟蹊径,通过"逆变器+系统集成"模式,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收入突破170亿元,毛利率近40%,其灵活的电芯采购策略掌握着定价主动权。

宁德时代的产业集群效应正在重塑中国制造业。福建宁德周边聚集8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从锂矿开采到电池回收的完整闭环,供应链成本降低15%以上。这种集群培育出恩捷股份(隔膜全球市占率38%)、天赐材料(电解液市占率32%)等隐形冠军,推动区域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

技术创新构筑竞争壁垒。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突破100亿元,占总营收超5%,推出的587Ah电芯和9MWh储能系统在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上领跑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新"电池,成本较锂电低30%,2026年量产将缓解国内锂资源自给率不足的困境。

全球化布局面临地缘挑战。欧盟IDAA法案要求非欧企业技术转让或合资,美国推动"电池供应链去中国化"。尽管德国工厂已投产,匈牙利工厂2026年落地,但技术转让要求可能削弱核心竞争力。国内市场同样面临价格战压力,近三年储能系统价格下降八成,部分集采项目中标价跌破0.4元/Wh。

这场储能竞赛已超越企业层面,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试金石。在能源转型浪潮中,企业需要同时应对技术路线迭代、全球化运营和产业链协同的多重考验。宁德时代三季度财报展现的不仅是财务数据,更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能源变革中争夺技术话语权的缩影。当3600亿元现金储备遇上1TWh产能规划,这场关于技术、市场与产业链的长跑,才刚刚进入关键赛段。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