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地球到深空: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标识设计背后的星辰与家国情怀

   时间:2025-10-28 13:38:2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为国家载人航天任务设计标识的征程中,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一群师生再次书写了精彩篇章。继神舟十七号之后,他们又一次肩负起重大使命,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精心打造标识。

时间回溯到2024年11月,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一间工作室里灯火通明,常常亮至凌晨。2024级设计学研究生董恬率先提交了自己的设计初稿。这份初稿充满了强烈的动态线条与倾斜构图,试图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航天的速度与激情。然而,指导老师顾欣提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建议:能否转换视角,不从地球仰望飞船,而是从太空回望,透过一名航天员的头盔面窗去窥探宇宙的奥秘?

这个建议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团队前行的道路。在反复的打磨与探讨中,灵感逐渐汇聚成型。团队决定以航天员头盔作为标识的核心视觉元素,将以往常见的飞船、火箭等元素置于次要位置。通过头盔面窗的反射,巧妙地呈现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对接的精彩瞬间。这一视角的转变,让标识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象征,而是充满了人类情感的温暖目光。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顾欣表示,此次创作的核心出发点是从人的视角出发。以往的发射任务标识,往往直接展现太空中的形象。但此次通过宇航员头盔反射的角度来呈现,更能凸显航天事业乃至国家成就背后人的力量。这一独特的设计理念,最终得到了官方和社会投票的认可,成功成为此次发射任务的标志。

在构图方面,设计团队也经历了多次重大调整。最初的草图着重强调动感和结构细节,头盔呈现出倾斜的姿态。但在多轮深入讨论后,团队决定采用轴对称布局,使视觉重心垂直居中。标识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任务年份“2025”、对接组合体、地球轮廓与任务编号“21”,营造出庄重稳定的仪式感。环绕头盔的双圆环设计独具匠心,既仿佛古代天文仪,又象征着轨道运行,其交汇点恰好落在祖国大地上,寓意着使命与家国紧密相连、同频共振。

色彩系统的优化同样至关重要。外圈采用国旗的红黄配色,鲜明地象征着国家荣誉;内圈深蓝则代表着浩瀚无垠的宇宙;白色的飞船与空间站在璀璨星光中精准对接,下方蓝白相间的地球倒映在头盔之中,任务编号“21”以明黄色点缀其中,进一步强化了标识的识别度。整个设计摒弃了复杂的渐变效果,转向高辨识度的平面化表达,确保在不同媒介上都能清晰、准确地传播。

经过不懈努力,2025年初,设计方案最终定稿。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四川美术学院在艺术设计领域的深厚实力,更标志着艺术设计正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工程。从这一小小的标识出发,仿佛能看到设计师们心中的星辰大海正逐渐展开壮丽画卷,迈向浩瀚的深空。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