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外资Tier1在华“反向输出”加速,以中国为基点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时间:2025-10-30 13:30:4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外资Tier1(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市场掀起了一股“反向输出”的热潮,多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相继涌现,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舍弗勒智能装备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三合一电驱装配线,便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今年9月底,该装配线顺利完成预调试,并分装10车发运至欧洲,即将交付给一家欧洲头部车企的匈牙利生产基地。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团队在电驱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也标志着中国制造的装备开始走向全球高端市场。

与此同时,盖瑞特中国团队也在技术全球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据盖瑞特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芮博廉透露,自五年前起,盖瑞特中国团队便开始向全球输出产品,且这一进程仍在持续。其第五代废气旁通涡轮增压器、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等创新产品,均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实现了从“东方”到“全球”的技术反哺。

在车展之外,外资Tier1的中国团队在技术全球化领域的突破远不止于此。奥托立夫中国团队主导了多项全球性技术研发,其研发的跨屏气囊、智能座舱保护方案等产品,不仅率先在中国市场落地,还逐步推广至海外。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汪润怡也表示,中国已成为采埃孚众多新技术的“首发地”,其线控转向系统ETA、800V碳化硅电驱系统等均率先在中国量产,并实现了对欧洲市场的反向输出。

进入10月,法雷奥也披露了其新一代双电控解决方案的最新进展。该方案已与两家中国主流汽车制造商签订量产合同,计划于2026年开始量产。法雷奥动能系统事业部首席执行官Xavier Dupont认为,凭借这一先进技术,法雷奥能够快速满足中国对高效紧凑动力总成系统的需求,并期待将其推广至全球其他市场。

事实上,法雷奥在“反向输出”方面早有实践。其武汉车灯研发中心开发的超薄双功能照明模组,从30毫米高度突破至15毫米量产、5毫米技术储备,实现了“在中国研发、中国首发,再推向欧美市场”的跨越。这种模式正在重塑法雷奥的全球技术布局。

同样在10月,佛瑞亚海拉宣布其首款智能调光玻璃控制器正式落地中国市场,并于今年8月实现量产。该产品在舒适调节、隐私保护、性能稳定性方面表现突出,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车辆能耗、延长电动车续航里程。凭借这些核心优势,这一解决方案具备向全球市场推广的巨大潜力。

外资Tier1在“中国研发、全球输出”领域的成功,并非偶然。这背后是系统性规划与长期投入的结果。通过加码研发投入、升级研发中心,外资Tier1着力打造全球级创新策源地。例如,马瑞利今年3月将位于上海的车灯与感知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亚太创新中心,通过整合亚太地区的研发资源,构建以中国为中心、覆盖亚太、辐射全球的技术创新枢纽。

奥托立夫也在7月奠基了武汉技术研发中心。该中心将成为奥托立夫产品设计、虚拟仿真、试验验证及系统集成的重要基地,全面提升公司在移动出行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在制造端,外资Tier1同样加大投入,布局高标准制造基地,建设全球供应链核心节点。法雷奥在中国设有13个研发中心、27个生产基地;采埃孚则在中国建设了50多家工厂和5家研发中心,仅过去五年就投资近35亿欧元。这些举措为研发成果的全球化输出提供了稳定、高效、高质量的制造体系支撑。

外资Tier1还积极培育本土供应链,通过双向赋能构建“本土-全球”协同网络。安波福在华培育百余家核心供应商,通过技术支持、管理赋能、订单倾斜等方式,帮助本土供应商提升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共同构建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中国市场对于全球汽车产业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双核心”价值。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为汽车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国还是新能源与智能化创新的策源地。据乘联分会数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全球占比逐年提升,2024年已达到70.4%。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的创新速度,为技术迭代提供了天然试验场。

与此同时,中国供应链已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引领。随着技术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中国供应链在多个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这种供应链能力的跃迁,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多年来的持续投入与积累。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配套等方面,中国都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为汽车产业提供了全方位、高效率的配套支持。

然而,外资Tier1在华“为全球”战略仍面临多重挑战。其中,技术创新的压力尤为突出。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向智能化、电动化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技术迭代速度空前加快。外资Tier1企业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组建跨领域的高端研发团队,精准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但技术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技术积累,且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是外资Tier1不可忽视的挑战。近年来,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成长迅速,凭借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更灵活的生产响应能力、更低的成本控制水平以及持续的技术突破,在多个细分领域已具备与外资Tier1同台竞争的实力。未来,随着本土供应商技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态势将愈发激烈。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