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媒体上被一系列由Sora生成的逼真影像刷屏,这些影像不仅视觉效果惊人,还因聚焦人类自身而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现象再次验证了AI生成内容领域的一个核心规律:人类对自身形象的关注始终是最强烈的。然而,尽管这些影像展现了AI在内容生成上的突破,它们仍停留在预设脚本的范畴,无法实现实时互动,这距离人们期待的智能伙伴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阻碍AI数字人普及的主要因素是成本问题。传统模式下,高质量的3D数字人需要依赖高端GPU进行实时渲染,这使得部署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大规模应用。然而,这一瓶颈正在被新的技术突破所打破。10月29日,魔珐科技推出了3D数字人开放平台“星云”,旨在将原本属于大型企业的专属技术,转变为开发者可轻松集成的标准化能力。
魔琐科技此前已是3D数字人领域的领先者,深知高昂的部署费用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此次推出的“星云”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AI算法,大幅减少了对高端GPU的依赖。这一创新使得生成的数字人不仅保持高质量,还能在普通芯片上流畅运行,从而显著降低了运行成本。这一突破为AI数字人进入各类屏幕打开了大门,未来可能出现在手机应用、车载系统甚至广告牌上,开启人机交互的新范式。
“星云”平台的核心在于将AI的“具身表现力”转化为基础设施。目前市场上的数字人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类:预先制作的2.5D视频、依赖真人驱动的虚拟主播,以及完全由AI驱动的实时交互3D数字人。前两者分别存在无法互动和成本高昂的问题,而后者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赋予AI一个“身体”,人机交互将发生质变,AI的回应将不仅是信息传递,而是完整的个性化交流。
魔琐科技的新技术栈重新设计了数字人的运行流程。云端AI模型负责生成描述数字人行为的轻量化参数,如语音、口型、表情和姿态等。这些参数被传输到用户终端,由本地AI渲染器根据参数生成最终画面。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对云端GPU的依赖,还解决了延迟和并发能力的问题。数据传输量大幅减少,使得端到端延迟控制在1.5秒以内,接近人类对话的自然速度。同时,由于渲染工作分散到终端设备,云端服务器可支持千万级用户同时在线,为规模化应用铺平了道路。
随着“具身表现力”成为基础设施,AI的应用空间将大幅拓展。过去,AI陪伴受限于文本或语音交互,缺乏情感连接。而具身化的AI伴侣可通过眼神、微笑等非语言线索传递共情,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企业端也可能因此涌现出一支低成本、高效率的“数字员工”队伍。例如,银行App中的AI理财顾问可随时解答用户问题,保持专业服务姿态,提升用户体验。
在教育领域,具身化的AI可让学习过程更加沉浸。例如,外语学习中的虚拟语伴可展示标准口型和生动表情,提供实时反馈,提高学习效果。在消费电子领域,电视制造商也迎来新机遇。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使得AI助手可直接运行在电视芯片上,将电视从内容入口转变为关系入口,重塑商业模式。
“星云”平台的发布,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代表了中国在全球AI竞赛中开辟的新路径。与硅谷专注于提升AI生成能力的模式不同,中国的创新者更注重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中国市场对商业闭环的追求,以及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生态,为AI的“身体”制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魔琐科技凭借其学术背景和海量专有数据,成功将顶尖技术理论转化为可大规模复制的解决方案,为AI走出文本框、走向前台伙伴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