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升空。本次飞行乘组由指令长张陆、飞行工程师武飞和载荷专家张洪章组成,三人分别代表我国现役航天员中的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三大类型。其中张陆曾执行过神舟十五号任务,武飞和张洪章作为第三批航天员将首次出征太空。
乘组构成体现着我国航天员队伍的多元化发展。指令长张陆作为70后航天员,拥有丰富的太空经验;1993年出生的武飞成为执行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此前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80后张洪章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我国第二位载荷专家。三位成员的专业背景涵盖航天工程、空间技术和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本次任务将持续约六个月,主要完成三大使命:与神舟二十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开展27项空间科学实验,实施空间站维护与设备安装。科学实验领域涉及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航天医学等多个方向,其中首次开展国内啮齿类动物太空实验,四只实验小鼠将随飞船上行。技术维护方面包括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回收舱外载荷等关键操作。
空间站组合体将形成"三船三舱"的复杂构型。神舟二十一号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3.5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在轨期间将迎接天舟十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来访。科研团队对在轨舱外服进行延寿使用验证,首套完成20次以上出舱任务的航天服将继续开展材料测试研究。
国际合作成为本次任务亮点。根据中巴航天合作协议,巴基斯坦航天员选拔工作已完成初选,复选和定选将在中国进行。最终选拔的2名航天员将接受专业训练,其中1人将以载荷专家身份执行短期飞行任务。第四批航天员队伍中包含2名港澳地区航天员,目前已完成基础训练,正在开展专业技术训练。
载人登月工程保持2030年前实现目标的发展节奏。长征十号火箭、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等关键装备已完成初样阶段,今年相继开展二级动力系统试车、逃逸试验等重要测试。工程全线采用商业竞争模式推进低成本货物运输、载人月球车等系统研制,已签订合同并启动相关设备开发。
乘组训练体现精准化特征。张陆针对空间站新技术开展专项研究,强调作为指令长必须"吃透"技术细节。武飞从航天器设计师转型为航天员,系统学习热学、力学等跨领域知识。张洪章将实验室研究经验转化为太空操作能力,其太极拳训练背景帮助快速适应离心机训练。三人根据年龄和专业特点形成优势互补的团队结构。
科学实验项目凸显创新价值。除哺乳动物实验外,还将开展遗传密码起源研究,探索分子手性与重力环境的关系。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智能算力平台试验等项目,为后续太空应用提供技术储备。每个实验项目都凝聚着地面科研团队的心血,乘组承担着将实验室研究转化为太空实践的重要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