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300选4!“太空小鼠”选拔堪比航天员 层层严训开启太空科研新篇

   时间:2025-10-31 09:16:5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即将启程,此次任务将携带六项科学实验项目进入中国空间站。其中,"空间动物品系筛选与饲养关键技术验证"实验尤为引人注目——四只经过严格筛选的小黑鼠将成为首批进驻空间站的哺乳动物,开展为期五至七天的空间环境适应性研究。这项实验将填补我国在空间站小型哺乳动物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后续生物实验奠定技术基础。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洁净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为这场"太空选秀"做最后准备。从三百只候选小鼠中脱颖而出的四十八只备份鼠和四只"太空鼠",均经历了长达六十余天的严苛选拔。实验动物中心工程师王祎曦透露,筛选标准涵盖生理指标、繁殖能力、运动协调性、空间认知及记忆能力五大维度,每轮淘汰率达10%-20%,最终胜出者堪称小鼠界的"精英选手"。

体能测试环节中,科研人员使用自主研发的转棒式疲劳仪对小鼠进行考核。六只小鼠需在持续旋转的滚轮上保持平衡,停留时间最长者方可晋级。若全员掉落,则选择最后落地的体能最优者。"这相当于给小鼠设计的'动感单车'挑战赛",王祎曦解释道。在抗眩晕能力测试中,小鼠要经历横向、竖向及正反方向的持续旋转,科研人员通过观察其前庭功能反应筛选适应失重环境的个体。

与常见的实验小白鼠不同,此次选用的是近交系小黑鼠。这种小鼠基因高度一致,个体差异极小,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可比性。"用一百只近交系小鼠做实验,结果几乎完全相同",王祎曦强调。相比之下,封闭群小白鼠因遗传背景复杂,更适合未来需要观察个体差异的研究阶段。科研团队还设计了迷宫测试等环节,考察小鼠的记忆力和空间认知能力,确保其能在密闭环境中自主觅食。

运输阶段,小鼠将居住在特制的"太空舱"内。据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方武介绍,上行生保支持装置可提供全程生命维持保障,入轨后转移至饲养装置,配备实时监控系统。地面控制中心将通过多维度视频,持续观测小鼠在失重环境下的行为模式变化,研究密闭空间对哺乳动物生理心理的影响机制。

此次实验采用雌雄各两只的配置,在轨观察期结束后将随神舟二十号返回地球。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天达指出,这不仅是我国首次完整构建从地面准备到在轨实验的全流程技术体系,更将初步揭示小型哺乳动物在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规律。"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他强调,实验数据将为后续长期太空生物研究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