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领域两大头部企业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在冲刺港股IPO的关键阶段,因一份路演材料爆发激烈争端,这场风波还意外波及百度,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此次冲突的导火索,是小马智行在港股路演中使用的演示材料。该材料将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百度的中国运营数据进行对比。材料显示,小马智行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开展业务;而文远知行被标注为仅在北京运营。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完成订单数”一栏,文远知行被标注为“0”。这一数据引发文远知行强烈不满,其CFO李璇当晚在分析师群中发长文,直指小马智行数据失实、误导,存在运营区域和数据造假问题,矮化文远技术实力与全球布局,认为其行为超出正常竞争范畴。
被卷入这场风波的百度也未保持沉默。小马智行的路演材料中,百度旗下萝卜快跑被标注为仅在北京和上海两个一线城市运营,忽略了武汉这一关键运营区域。百度投资者关系部人员连夜发声,称过往面对友商不实诋毁不屑回应,如今不实之词愈演愈烈,已依法维权。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渊源颇深,堪称“同根生”。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彭军和楼天城,曾是百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和“最年轻的T10工程师”;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则是百度自动驾驶首席科学家。如今,昔日百度无人车的战友,在港股IPO的独木桥上成为竞争对手,这场贯穿全年的“互撕”在上市前夜达到高潮。
这场争端背后,是两家公司巨大的估值差距。截至美股10月28日收盘,小马智行市值达84亿美元,文远知行市值36亿美元,相差48亿美元。按常理,小马智行已有近2倍估值优势,为何还在路演材料中激进对比并质疑对手数据?这要从两家公司的发展历程和资本市场表现说起。

小马智行成立于2016年,文远知行成立于2017年,均是中国L4级自动驾驶赛道头部企业,在技术路径、商业化落地和资本运作上并驾齐驱。2024年四季度,两家公司以相近市值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经历股价破发和“概念热”的暴涨狂跌后,相继选择赴港股双重上市。2025年4月23日成为分水岭,小马智行公布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宣称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前代下降70%,当天股价暴涨30.53%,估值差距迅速拉开。不过,有投资人表示,目前两家公司收入都很少,短期市值波动无法判断未来市场格局。
目前,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都未实现大规模产品落地和自我造血,估值差距更多是小马智行在“资本叙事”上的暂时胜利,这对正在融资的两家企业获取港股市场资金至关重要。小马智行拟融资金额72亿港元,远超文远知行的29亿港元,这或许是其更有动力向市场证明自身“遥遥领先”的原因。
从双方招股书看,小马智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2.54亿元人民币,高于文远知行的2.00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亏损5.34亿元人民币,低于文远知行的8.9亿元人民币。但两家公司都处于巨额亏损状态,上半年合计亏损超14亿元人民币。在未盈利情况下,比拼的是未来“故事”。小马智行强调自己是“唯一”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同时开展“完全无人”Robotaxi“收费运营”的企业;文远知行则称自己是“全球唯一”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运营“全球最大”L4车队之一(超1500辆)的公司。小马智行路演材料通过口径设定暗示文远覆盖面不如自己,引发文远知行强烈反弹。
这场争端本质上是“资本续命战”,争夺的是活到盈利“那一天”的最后一张门票。当前,资本市场对智能驾驶赛道逻辑已变,不再为“技术故事”慷慨解囊,转而严苛审视“成本模型”和“盈利预期”。两家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巨额亏损,如倒计时时钟,催促它们在耗尽现金前“上岸”。此次“同日招股”赴港IPO,关乎“全球Robotaxi第一股”虚名,更关乎72亿港元与29亿港元“弹药”归属,这笔钱或将决定谁能活得更久。与此同时,赛道竞争愈发激烈,整车厂、出行平台和供应商纷纷入局,这场上市前夜的“同室操戈”已超越“内卷”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