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与布鲁金斯学会智库的经济学家近日联合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但美国就业市场尚未出现大规模颠覆性变化。这项基于官方劳动力数据与科技行业AI应用统计的研究显示,自2022年11月ChatGPT上线以来,AI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并未超越此前计算机与互联网普及带来的变革。
研究团队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发现,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呈现稳定态势,未见AI技术导致显著失业的证据。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莫莉·金德尔强调:"过去三年间,尽管AI技术进步迅猛,但整体就业环境保持平稳,未出现行业性危机。"耶鲁预算实验室负责人玛莎·金贝尔进一步指出,公众对AI引发失业潮的担忧缺乏实证依据,"我们通过系统性研究,未发现技术取代人工的明确信号"。
数据显示,20-24岁本科毕业生失业率虽在8月升至9.3%,但该群体实际获得的岗位类型与25-29岁毕业生差异有限。研究团队认为,年轻求职者面临的就业困境主要源于经济周期因素,而非AI技术冲击。金德尔特别提到,企业目前仍处于AI技术应用的探索阶段,"真正的行业变革尚未到来,当前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仍属渐进式"。
与企业界激进预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术机构普遍持审慎态度。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分析指出,科技公司高管面临创新压力,往往夸大AI的就业影响以推动技术投入。他透露,AI企业存在通过渲染技术威胁来刺激算力需求的商业动机。高盛最新研究报告也提出类似观点,认为AI可能造成6%-7%的劳动力替代,但这种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领域的预测呈现两极分化。英国标准协会对八国850名企业领导者的调查显示,39%的受访者表示已因AI裁减初级岗位,43%预计未来一年将继续削减。AI初创公司Anthropic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代伊更是警告,法律、咨询和金融领域半数初级岗位可能在五年内消失,预计美国失业率将升至10%-20%。然而,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类预测在宏观层面缺乏依据。
耶鲁预算实验室计划建立月度数据更新机制,持续跟踪AI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动态影响。金贝尔表示,AI是否会重塑劳动力格局仍是开放性问题,"当前下结论为时尚早,需要更长期的观察数据"。研究团队强调,技术变革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未来仍需关注企业AI应用成熟度提升后的潜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