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港科大(广州)仿生机器人赛:全栈实战校企携手 破局产业痛点

   时间:2025-10-02 06:34:1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张轻薄的“塑料片”,看似普通,却能让机器人获得精准的触觉感知能力。模感智联MoSense团队研发的柔性电子皮肤,通过贴在机器人表面,实现了对压力、温度、振动等多点信息的连续采集。据团队负责人、香港科技大学微电子学域博士严朝旭介绍,这项技术若应用于机器人上半身躯干和机械臂,将显著提升服务机器人在护理辅助、家庭服务以及工厂协作场景中的触觉反馈精度。

9月27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届仿生机器人创新大赛总决赛中,该项目凭借机器人触觉感知领域的突破性创新,获得产业界与学界评审团的一致认可,斩获一等奖。这场赛事吸引了港科大体系近百名本硕博学生及毕业生参与,十多个创新项目围绕仿生机器人全栈技术展开实战,直击产业痛点。

赛事定位打破传统机器人竞赛的“观赏性”框架,更注重解决工程化落地的关键问题。港科大(广州)功能枢纽院长温维佳指出,参赛项目无需完成整机设计,创新点可源自新材料、算法优化等细分领域。这种“小切口”模式恰好契合仿生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攻关方向——未来3-5年,具身智能将成为颠覆性核心技术,而硬件适配能力则是智能潜力的“上限”。

大赛聚焦新材料、智能传感与场景应用三大方向,要求团队展示从概念设计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能力。参赛项目中,既有赋予机器人类人“触觉”的柔性电子皮肤,也有响应迅捷的智能关节和空水两栖的跨介质驱动装置。部分方案已展现出环境监测、智能护理、精密检测等领域的产业潜力,凸显了学生将前沿技术与现实需求结合的能力。

跨学科协作是赛事的另一大亮点。参赛团队涵盖机器人、人工智能、先进材料、微电子等多个专业背景,成员分别承担前端设计、硬件开发、算法优化等任务,形成“从想法到实现”的完整闭环。例如,柔性电子皮肤项目由微电子专业学生主导传感技术,机械专业学生优化结构设计,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发算法,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校企协同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持。今年5月,港科大(广州)与天太机器人成立联合实验室,为参赛团队提供关节模组等硬件支持及底层技术方案。学生团队依托学校的科研平台与企业的产业数据库,将理论知识置于真实工程场景中验证迭代。严朝旭表示,产业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策略帮助团队缩短研发周期,逐步逼近理想技术状态。

投资人则从商业落地角度提供建议。华欣资本创始合伙人范晋涛指出,学生团队需借助赛事契机搭建“产业生态朋友圈”,明确创业目标、资源需求及技术孵化路径。她认为,港科大(广州)通过实验室与优质项目,正推动工科学生提升动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工程验证打通关键路径。

温维佳透露,学校将以首届赛事为起点,进一步打通研发、演示到产业化的全链路,逐步将赛事影响力从港科大体系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乃至全球,吸引更多跨地域、跨领域的创新力量参与。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