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宠物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曾经由外资品牌主导的市场格局,如今已被崛起的国货品牌打破。这一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国货品牌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创新的营销手段以及持续的产品升级,逐步实现了弯道超车。
电商平台的崛起,为国货宠物品牌打开了市场大门。2010年至2015年间,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迅速成长,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首选。这一时期,新品牌得以借助平台的流量扶持和低成本营销工具,快速获得曝光和用户。例如,麦富迪在2013年入驻天猫,凭借高性价比的宠物零食,迅速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2017年双十一,麦富迪单日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成为电商红利的早期受益者。同样,疯狂小狗以“国民狗粮”为定位,通过低价策略和电商促销,在2017年实现全网销售额3.5亿元,2018年更是增长至6亿元,成为国产宠物主粮的代表品牌。
社交媒体的兴起,则为国货品牌提供了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新渠道。2018年后,小红书、抖音、B站等平台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和分享体验的重要阵地。品牌通过创作高质量内容,结合热点话题和用户需求,能够快速吸引关注。例如,诚实一口在2018年成立后,于2020年底上线小红书账号,通过拟人化内容和公益行动,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鲜朗则通过小红书KOC的批量种草,围绕“纯鲜肉、低温烘焙”的核心卖点进行推广,2021年上半年在小红书宠物食品类目中互动量位居第一。蓝氏则通过“21天喂养体检计划”和透明工厂,增强用户信任,结合科学养宠内容,迅速提升用户粘性。
在信任危机的化解上,国货品牌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合力。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使得品牌能够直接回应消费者的关切,通过原料溯源、透明工厂、质检报告等内容,标榜产品的安全性。2020年,国产宠物主粮品牌纷纷加大在产品安全性方面的宣传力度,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展示产品的原料、生产工艺和质检报告。这种集体行动不仅提升了消费者对国产宠物主粮的信任,也为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例如,鲜朗作为《烘焙宠物食品》标准起草单位之一,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进口品牌的危机和疫情的影响,也为国货品牌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21年,进口品牌Petcurean go!的毒猫粮事件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撼动了消费者对进口品牌的迷信。与此同时,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口品牌的供给出现问题,部分商品频繁缺货。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不得不转向国产品牌,以满足宠物的日常饮食需求。国产品牌凭借其在国内的生产优势和稳定的供应链,能够及时补充市场缺口,满足消费者的刚需。
在价格带方面,国货品牌也展现出了精准的市场定位。进口品牌长期以来在宠物主粮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主力产品价格带大多集中在90元/kg以上,限制了市场覆盖范围。国产宠物主粮品牌则敏锐地捕捉到了进口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空白,通过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填补了这一空白。例如,疯狂小狗的产品定价在30-50元/kg,目标人群是普通养宠新手,尤其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麦富迪则通过品类扩张,推出覆盖不同价格带的产品,其中低端产品定价在30-50元/kg,满足了中低端市场的需求。
在原料升级方面,国货品牌同样抓住了机遇。传统进口品牌以肉粉膨化粮为主,但随着消费者对宠物食品品质要求的提升,肉粉粮的不足逐渐显现。2016年前后,外资超高端品牌如渴望、爱肯拿等进入中国市场,主打鲜肉无谷、冻干、高蛋白占比的概念,但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市场覆盖范围。国产品牌则通过产品升级和创新,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升级的需求。例如,诚实一口主打鲜肉无谷、高蛋白的产品;蓝氏推出乳鸽肉源的冻干粮;鲜朗则通过低温烘焙工艺,打造无肉粉的新鲜宠食。这些品牌通过错位竞争,成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