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首日,新能源汽车迎来出行高峰,充电需求随之激增。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数据显示,当日高速公路充电量突破1000万千瓦时,同比增幅达18%,刷新历史纪录。为应对这一情况,各地电力部门通过增设充电设施、强化运维保障、应用数字化平台等举措,全力护航新能源车主假期出行。
在浙江丽水云和高速服务区,当地供电部门将运维人员数量翻倍至20人,实行24小时轮班制,实时检查充电桩运行状态。工作人员不仅主动指导车主操作设备,还通过现场调度引导车辆有序充电,避免因操作不熟练或排队混乱导致的效率降低。该服务区共配备20台充电桩,假期期间单日最高服务车辆超300辆次。
沪昆高速长安服务区则通过“固定+移动”结合的方式应对充电高峰。除原有充电桩外,服务区临时增设5台移动充电桩,并在邻近收费站配置20个快速充电位。这一布局有效分散了充电需求,排队时长较往年缩短约40%。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移动充电桩可随时调整位置,灵活响应不同时段的充电集中区域。
数字化手段成为提升充电效率的关键。安徽上线的充电设施容量评估平台,每15分钟自动分析一次充电站使用数据,精准预测不同时段的充电需求。例如,平台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上午10点至12点为景区服务区充电高峰,下午3点至5点则为交通要道充电集中期,据此指导运维人员提前调配设备,避免资源闲置或过载。
江苏镇江的实践则体现了设备迁移的灵活性。当地电力部门将40台平时利用率较低的充电桩迁移至高速服务区、景区等热点区域,同时通过车联网平台实时监测700多台充电桩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生故障,系统会自动推送警报至运维人员,确保故障在30分钟内响应处理。假期首日,该平台共处理充电异常事件12起,保障了98%以上的充电桩正常运行。
从具体站点来看,杭千高速建德服务区液冷超充站(衢州方向)、郴州市欧阳海高速服务区(广州方向)充电站(二期)、常台高速嘉绍大桥服务区充电站二期(台州方向)成为单日充电次数最多的站点。其中,建德服务区液冷超充站凭借600千瓦的峰值功率,单日服务车辆超500辆次,充电量达2.8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