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电动车市场持续扩张,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公寓密集区,居民因缺乏私人车位难以安装家用充电设备。针对这一痛点,美国科研团队提出创新方案——将城市路灯改造为公共充电桩,为解决"最后一公里"充电难题提供新思路。
该项目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团队主导,其核心优势在于充分利用现有市政资源。研究指出,城市路灯网络已全面接入电网,且分布覆盖人车密集区域,改造后可直接作为公共充电点使用。相比新建充电站,这种模式无需额外铺设电缆,仅需对路灯进行模块化升级即可实现功能扩展。
在堪萨斯城开展的试点项目中,研究团队通过AI算法对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等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精准定位了23个改造点位。改造后的路灯充电桩每小时可为车辆补充50公里续航,完全满足日常通勤需求。实际测试显示,该方案不仅安装成本较传统商用充电桩降低50%-66%,充电效率还提升30%以上,主要得益于市政电网的独立供电特性避免了商业区常见的用电拥堵。
经过12个月的数据监测,试点项目验证了双重优势:经济性方面,单个路灯充电桩的改造费用仅为商用设备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实用性方面,稳定的电力供应使充电速度显著优于商业充电站。研究团队特别强调,这种模式尤其适合高密度居住区,既能缓解充电焦虑,又可避免新建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的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