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结果正式公布,三位科学家因在外周免疫耐受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共同获此殊荣。获奖者分别为玛丽·E·布伦考、弗雷德·拉姆斯德尔与萨库·萨卡古奇,他们的发现为理解免疫系统如何区分“自我”与“非我”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础。
外周免疫耐受是机体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机制,通过抑制对自身抗原的过度反应,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揭示了特定免疫细胞如何在外周组织中识别并消除可能攻击自身组织的T细胞,从而避免系统性免疫紊乱。这一过程与中枢免疫耐受形成互补,共同构成免疫系统的双重保护屏障。
玛丽·E·布伦考的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首次描绘了外周耐受性T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发现其表面标志物与效应T细胞存在显著差异。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则聚焦于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机制,证明特定细胞因子组合可促使普通T细胞转化为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萨库·萨卡古奇的研究则阐明了树突状细胞在外周耐受中的核心作用,揭示其通过呈现自身抗原并分泌抑制性信号,主动诱导T细胞失能或凋亡。
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于临床。基于外周耐受原理开发的免疫调节疗法,正在自身免疫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1型糖尿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中展现潜力。例如,通过模拟外周耐受环境的生物材料支架,可局部诱导调节性T细胞生成,从而减少系统性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强调,三位科学家的研究“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免疫系统边缘调控机制的理解”,其发现不仅深化了基础免疫学知识,更为开发新一代免疫疗法提供了精准靶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外周免疫耐受机制有望在癌症免疫治疗、过敏反应控制等领域开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