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中旬,钱塘江畔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观潮时节。从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浩浩荡荡的潮水如期而至,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共同见证这一自然奇观。
在钱塘江入海口,退潮后的滩涂上,一幅“大地之树”的画卷徐徐展开。这些被称为“潮汐树”的自然景观,由潮沟勾勒出树木般的轮廓,是潮汐运动与泥沙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空中俯瞰,枝干粗壮、枝叶舒展,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专家指出,这些潮沟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生态系统的乐园——富含营养的海水在此滞留,滋养着底栖生物、贝类和微生物,为潮间带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地,也为候鸟提供了重要的觅食场所。
随着潮水逐渐逼近,嘉绍大桥下的江面开始沸腾。潮水自东向西奔涌,江道却越走越窄,仿佛被无形的手挤压。这种地理变化让潮水能量愈发集中,冲劲更足,速度可达每小时15公里。镜头中,“一线潮”如银白色的水墙整齐推进,成为钱塘江涌潮中最具标志性的景象之一。
钱塘江涌潮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规模,更在于它的变幻莫测。记者在追潮过程中,记录下了罕见的交叉潮奇观。由于长期泥沙淤积,江中形成多处沙洲,将潮波分为东潮和南潮两股。当两股潮水绕过沙洲后,如同久别重逢的朋友,张开“双臂”相拥,形成十字形的壮丽画面。它们在江面上交织、融合,随后又重新相连,继续向西奔涌,带给观者无尽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