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意携手:跨越山海的技术交融,共绘工业机器人合作新蓝图

   时间:2025-10-08 16:51:27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安徽省芜湖市,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内,意大利工程师卢卡·萨马尔正与中方团队共同调试喷涂机器人的仿真系统。这位29岁的软件工程师每年四次往返于意大利乌迪内与芜湖之间,通过高频次的跨国协作,推动工业机器人性能持续优化。"每个季度我们都能推出新版本,这种效率在传统研发模式下难以实现。"萨马尔指出,中意工程师的深度配合使技术迭代速度大幅提升。

埃夫特与意大利的渊源始于2015年。当年,这家芜湖企业收购了拥有数十年喷涂机器人研发经验的CMA公司,将其转型为在意研发中心。此后三年间,埃夫特通过四次战略并购,将意大利四家机器人企业的核心技术纳入体系,覆盖智能喷涂、运动控制、系统集成等关键领域。"意大利北部是欧洲自动化技术的发源地,当地企业兼具创新基因与工程底蕴。"埃夫特董事长游玮表示,这种技术积淀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重要补强。

跨国技术融合催生了显著成效。通过消化吸收意大利技术并进行二次创新,埃夫特构建起完整的技术链条,成功开发出多款高性价比机器人产品。这些设备不仅应用于国内电子、光伏、汽车等产业,还反向输出至意大利玛莎拉蒂、菲亚特及德国宝马、大众等车企的智能生产线。"我们为欧洲客户提供从喷涂焊接到精密装配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游玮透露,2019年首批机器人出口欧洲以来,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技术突破带来市场扩张。2024年埃夫特工业机器人销量突破1.6万台,核心部件实现全面自主化生产。其免编程智能焊接系统尤为突出,该系统融合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技术,可基于场景数据自动生成焊接程序,将中小企业应用门槛降低60%。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欧洲及东南亚多家工厂落地,印证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双向赋能机制成效显著。意大利研发中心持续输送前沿技术,中国工厂则提供规模化制造能力和多样化应用场景。"这种互补使意大利伙伴能更快进入中国市场,共享发展红利。"游玮举例称,某被收购企业通过埃夫特渠道,三年内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四倍。目前埃夫特在意大利设立的三个研发中心,已成为中欧技术交流的重要枢纽。

产业合作呈现立体化趋势。今年4月,意大利机器人国家能力中心ARTES4.0与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签署协议,中意机器人(北京)研究创新中心进入实质运营阶段。该平台将聚焦人工智能、人机协作等前沿领域,推动技术标准互认与产业生态共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与欧洲技术积累形成完美契合。"游玮强调,双方正在探索建立联合实验室,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

数据印证着合作成效。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份额跃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61.5%的高速增长。在游玮看来,这种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场景驱动创新"的中国模式与"技术沉淀转化"的欧洲经验的深度融合。随着中意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