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全球首款可编程非线性光子芯片问世,重构光学功能开启多领域应用新篇

   时间:2025-10-09 18:50:45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科技领域迎来一项突破性进展——全球首款可编程非线性光子芯片由NTT Research联合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共同研发成功。这项成果不仅颠覆了传统光子器件的设计逻辑,更在《自然》杂志发表后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其核心创新在于实现了单一芯片对多种非线性光学功能的动态重构,彻底改变了光子器件“一设备一功能”的固有模式。

传统光子器件的生产长期面临效率与成本的双重困境。由于每个设备仅能实现单一功能,制造商需为不同应用场景设计独立器件,导致研发周期延长、生产成本激增。更严峻的是,制造过程中微小的工艺误差会直接降低产品良率,进一步推高综合成本。这种“专用设备”模式已成为制约光子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瓶颈。

新研发的可编程芯片以氮化硅为核心材料,通过投射特定结构化光图案实现非线性特性的动态修改。研究人员形象地将其比作“光学编程”:只需调整光图案参数,同一物理芯片即可快速切换至不同光学功能。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硬件结构,更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赋予芯片灵活适应多场景的能力,为光子技术开辟了全新的发展路径。

据市场分析机构IDTechEx预测,到2035年光子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美元。NTT的这项技术恰好瞄准了行业核心痛点:通过单一可编程芯片替代多种专用设备,可将研发成本降低数个数量级;制造后的功能编程修正机制能有效补偿工艺瑕疵,显著提升大规模生产良率;单设备多功能特性更可减少光学系统30%以上的空间占用与功耗。这些优势使其在商业化进程中具备极强的竞争力。

在量子计算领域,该技术可实现量子频率转换器与量子光源的灵活配置,为构建更高效的计算架构提供可能;通信领域,宽范围可调谐光源与任意波形发生器将大幅提升5G/6G网络性能;先进制造与成像方面,可编程结构化光源可实现微米级精度控制,推动工业检测与生物成像技术升级;科学仪器领域,动态可调的光学特性则为高精度测量设备开发开辟了新方向。

这项突破的学术价值同样显著。研究团队通过理论建模与实验验证,系统揭示了氮化硅材料在特定光场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机制,为后续材料优化与芯片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论文于2025年10月8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后,迅速引发全球科研机构的跟进研究,预示着光子技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