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南京大学领衔国际团队发现七星系统 助力破解多星系统形成之谜

   时间:2025-10-09 21:16:21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尚活副教授与邱科平教授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在多星系统形成机制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通过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首次观测到处于形成阶段的七星系统,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

研究显示,银河系内超过半数的恒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双星或多星系统的形式存在。这些系统中的恒星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可能引发伽马射线暴、引力波等极端宇宙现象。李尚活解释称,学界此前提出两种主要形成机制:致密云核碎裂与吸积盘碎裂。前者类似单卵双胞胎,由同一云核分裂形成;后者则如同多卵多胞胎,由不同云核独立凝聚而成。

此次观测目标为距离地球约4240光年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NGC6334IN。研究团队通过分析ALMA获取的高分辨率数据,在该区域核心发现7颗原恒星。动力学模拟表明,这些原恒星源自同一吸积盘的碎裂过程,验证了吸积盘碎裂可形成高阶多星系统的理论预测。

该发现填补了多星系统形成研究的观测空白。此前,科研人员虽已发现致密云核碎裂形成的双星至五星系统,但始终缺乏吸积盘碎裂形成更高阶系统的直接证据。《自然-天文学》审稿专家指出,这项研究为理解大质量多星系统的起源提供了关键观测支持。

据介绍,这项国际合作研究汇聚了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16所科研机构的学者。研究团队后续计划利用ALMA等先进设备,开展系统性高分辨率搜寻,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深化对双星及多星系统形成机制的认识。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