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对英伟达的信心再度飙升。投资机构Cantor Fitzgerald宣布将该股目标价从240美元大幅上调至300美元,创下当前华尔街最高预期。这一调整意味着英伟达总市值有望突破7万亿美元,较当前4.68万亿美元的估值存在55%的潜在上涨空间。该机构重申英伟达为"首选投资标的",维持"增持"评级,强调其在全球AI算力基建浪潮中的核心地位。
近期英伟达股价持续刷新历史纪录,周四收盘上涨1.83%至192.57美元,年内累计涨幅达45%,远超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指数表现。公司市值长期稳居全球首位,当前约4.68万亿美元。驱动股价上扬的不仅是财务表现,更有战略层面的重大突破:与老对手英特尔展开合作,同时宣布向OpenAI投资千亿美元,共同建设规模超10吉瓦的超级AI数据中心。
Cantor分析师团队指出,英伟达正通过"极致协同设计"战略重塑AI基础设施供应链。在与公司CEO黄仁勋、CFO Colette Kress的深度交流中,分析师获悉英伟达通过年度技术迭代优化全栈解决方案,使客户更倾向于部署Blackwell AI算力系统而非单纯采购芯片。这种模式帮助英伟达在与ASIC芯片的竞争中保持成本优势,预计两者成本差距将稳定在15%左右。
财务预测方面,Cantor给出激进预期:2026年每股收益将达8美元,2027年升至11美元,均显著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6.26美元和7.37美元。支撑这一判断的是AI应用端的爆发式增长,特别是推理需求带来的算力集群紧缺。分析师透露,OpenAI等平台毛利率维持在50%-70%区间,导致英伟达GPU订单持续爆满。
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浪潮呈现加速态势。花旗、Loop Capital等机构认为当前2万亿至3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仅是开端,黄仁勋更预测2030年前相关支出将达3万亿至4万亿美元。近期DRAM和NAND存储价格飙升,甲骨文4550亿美元合同储备,博通强劲财报等迹象,进一步强化了AI硬件领域的长期增长叙事。
生成式AI的商业化进程超出市场预期。Cantor数据显示,谷歌Gemini应用的AI token使用量在两个月内从480万亿次激增至980万亿次。全球大型推荐系统已全面转向生成式架构,搜索、社交媒体、广告推荐等领域完成技术迁移。分析师强调,仅传统计算向生成式AI的转型就将催生2万亿美元资本支出,当前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
竞争格局方面,英伟达通过软硬件全栈解决方案构建护城河。客户对Blackwell系统的规模化部署需求,使其在AI算力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尽管ASIC芯片近期表现强劲,但英伟达通过优化供应链效率,成功将成本优势转化为市场壁垒。分析师指出,这种技术迭代节奏使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超越。
华尔街其他机构也纷纷上调目标价。Melius Research将预期从240美元提至275美元,美国银行从220美元调至235美元,巴克莱从200美元升至240美元。相较之下,高盛210美元的目标价显得较为保守。周四盘中,英伟达股价一度涨超3%至195.3美元,六个月内实现股价翻倍。
AI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特征。基于时间的推理技术和多模态输入(如Sora视频生成)的爆发,导致过去12周出现需求拐点。客户在全球范围内抢购算力集群,推动每token利润持续提升。Cantor团队坚信,生成式AI的广泛落地证明这不是泡沫,而是能带来显著投资回报的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