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正经历一场重大变革。近日,瑞士工业巨头ABB宣布,已与日本软银集团达成协议,将其机器人业务部门以53.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4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后者。这一决定不仅打破了ABB此前计划将机器人业务分拆独立上市的预期,也标志着软银在“物理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迈出了关键一步。
根据协议,该交易已获得双方董事会批准,但仍需通过欧盟、中国及美国等主要市场的监管机构审批,预计将于2026年中后期完成。此次收购被视为软银构建AI全生态战略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整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与AI,推动“物理AI”领域的突破。
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ABB的机器人业务拥有约7000名员工,2024年销售收入达23亿美元,占集团总收入的7%。尽管运营利润率达12.1%,但与ABB电气化和过程自动化部门16%-18%的利润率相比,仍存在差距。ABB董事长傅赛(Peter Voser)表示,出售机器人业务是经过审慎评估的决定,该报价反映了业务部门的长期价值,能为股东创造即时收益。
ABB出售机器人业务的核心原因在于其与集团其他业务的协同效应有限,且市场需求特征差异较大。剥离后,ABB将聚焦电气与自动化核心业务,精简为三大事业部。这一调整被视为ABB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对软银而言,此次收购是其AI战略的关键延伸。软银董事长孙正义(Masayoshi Son)明确表示,公司将通过整合ABB机器人技术,实现“超级人工智能”(ASI)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目前,软银已通过愿景基金1号和2号投资了335家AI相关企业,其中对OpenAI的投资累计超过22亿美元,并计划追加至300亿美元。此次收购将补齐软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短板。
ABB与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及德国库卡并称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巨头”,其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装配、金属加工等领域,涵盖焊接、搬运、喷涂等多种工艺。其中,焊接自动化作为重要应用场景,将直接受到此次收购的影响。
业内分析认为,软银的AI技术加持可能推动焊接机器人向更智能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焊接机器人或具备自主编程、实时参数调整和缺陷自诊断等能力,大幅提升自动化水平。同时,软银的大规模投入可能降低高端焊接机器人的成本,使更多中小企业能够采用先进解决方案。
这一变革也将引发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智能焊接机器人的普及,传统焊接操作工的需求可能减少,而兼具焊接工艺知识和机器人编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更受青睐。在中国市场,ABB机器人本土化程度较高,其上海超级工厂是ABB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收购后,软银可能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与本土企业展开更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