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过半”的论断在汽车行业内外广为流传,但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近日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尚未达到50%。这一观点引发了公众对新能源市场真实状况的讨论:为何数据呈现与普遍认知存在差异?关键在于“新能源渗透率”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多重标准。
根据不同统计维度,新能源渗透率呈现三种主要结果。其一,以汽车总销量(含出口和商用车)为基准,8月批发销量中新能源占比48.83%,其中传统燃油车销量为146.2万辆,纯电和插混(含增程)分别为90.8万辆和48.7万辆,比例约为51:32:17。其二,聚焦国内市场(不含出口但含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升至52.16%,燃油车销量107.4万辆,纯电和插混国内销量分别为76.5万辆和40.6万辆,比例简化为48:34:18。其三,若仅统计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不含出口和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达55.19%,其中燃油车销量89.4万辆,纯电、狭义插混和增程分别为68.6万辆、31.4万辆和10万辆,比例约为44:35:16:5。
值得注意的是,统计范围最广的“汽车总销量”口径下,新能源渗透率尚未突破50%,这意味着若将出口和商用车纳入计算,燃油车销量仍高于新能源车。这一差异反映了市场分析中“统计边界”对结论的关键影响。
在新能源细分领域,纯电动汽车的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作为汽车电动化的核心方向,纯电车型与插混、增程车型(仍保留发动机)形成差异化竞争。此前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主要依赖插混车型,而纯电车型增速较缓。但最新数据显示,纯电车型已占据车市约三分之一份额。
具体来看,三种统计口径下纯电车型占比均接近35%。在汽车总销量中,纯电占比32%;国内销量(不含出口)中占比34%;乘用车国内零售中占比35%。相比之下,插混车型(含增程)在总销量中占比17%,国内销量中占比18%,乘用车零售中占比21%(狭义插混与增程合计)。纯电车型的市场份额已显著超越插混,成为新能源增长的主力。
从动力结构演变看,8月乘用车零售市场中,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比例进一步向新能源倾斜。燃油车销量同比微增1.4%,而纯电车型同比增长17.2%,狭义插混同比下滑7.3%,增程车型微增0.3%。这一趋势表明,纯电车型正凭借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逐步扩大对燃油车的替代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