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跑”,多项突破助力,上市公司竞逐千亿级市场

   时间:2025-10-11 20:53:5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固态电池领域迎来一系列技术突破,多支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引发行业高度关注。10月10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联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等机构,成功开发出新型卤化物电解质,其离子电导率创下新高。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锂离子在三维空间中的连续四面体传输机制,使全固态电池在-60℃超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循环性能。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为高稳定性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宁波材料所等单位合作,通过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与电极界面接触不良的难题。该技术使电池内部阻抗显著降低,相关研究于10月7日刊登在《自然-可持续发展》期刊,为固态电池的实用化进程扫除了关键障碍。另一支中科院研究团队则在材料设计领域取得突破,其开发的一体化柔性电池可承受2万次弯折,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86%,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先进材料》。

业内专家指出,这三项技术突破具有战略意义。一方面,中国科研团队打破了欧美日韩在固态电解质材料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另一方面,这些创新将加速新能源汽车、柔性电子、人形机器人等产业的技术升级。数据显示,我国固态电池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受限于技术复杂度,长期处于实验室阶段。直到2015年锂资源短缺预警与高能量密度需求激增,该领域才重新成为研发热点。

在产业化进程方面,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推动下,固态电池市场正进入爆发期。《2025年固态电池高质量发展蓝皮书》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614.1GWh,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较当前扩大60倍。日本富士经济更预计,到2045年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4073.51亿元,较2023年增长近300倍。根据我国规划,2024-2026年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验证期,2026-2028年进入示范应用阶段,2028年后开始全面推广,首批应用领域包括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新兴市场。

地方产业布局方面,北京房山区的卫蓝新能源项目已完成钢结构封顶,预计2026年试投产。作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唯一的固态电池产业化平台,该公司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年产能达2亿Wh,重点布局低空动力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宁波则凭借科研与产业双重优势,形成完整产业链布局。除东方理工大学、宁波材料所外,宁波大学、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等机构也在推进固态电池基础研究,当地已聚集超50家相关企业,覆盖电池制造、材料、设备等全产业链环节。

资本市场对固态电池概念的追捧持续升温。同花顺数据显示,A股258家固态电池概念股中,今年以来233家股价上涨,其中23家实现翻倍。海博思创、晶华新材、上海洗霸年内涨幅均超200%。具体企业层面,赣锋锂业凭借全产业链布局领跑行业,其硫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技术已通过车规认证,并与无人机、eVTOL企业建立合作。天赐材料作为全球最大电解液厂商,其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已进入中试阶段,9月以来股价涨幅达58.86%。利元亨首条固态电池产线进入调试阶段,并与30余家客户开展技术交流,海外设备交付也在推进中。天铁科技则通过3.015亿元投资布局固态电池产业,其合作方欣界能源的480Wh/kg“猎鹰”电池已在eVTOL上完成飞行测试。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