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举办的“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以“碳硅共生、合创AI+时代”为主题的讨论引发了行业关注。本次大会中,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圆桌论坛环节分享了对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深度观察。
针对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王兴兴指出,消费者对居家场景的智能化需求涵盖清洁、护理、交互等多个维度,这种复合型需求对机器人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从运动控制到人机交互,从隐私保护到故障容错,多重技术门槛导致该领域商业化进程相对缓慢。他特别提到伦理安全问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数据隐私保护、儿童老人交互安全等都需要建立行业标准。
在具体产品形态方面,王兴兴透露正在探索新型清洁机器人方案。通过在成熟轮式底盘上集成轻量化机械臂,可实现从地面清扫到家具表面除尘的立体化清洁。这种模块化设计既保持了传统扫地机器人的成本优势,又通过机械臂扩展了应用场景。据其预测,这类产品有望在12至18个月内实现规模化量产。
转向工业制造领域,王兴兴坦言人形机器人落地面临严峻挑战。过去一年中,宇树科技与多家头部车企合作测试工厂场景应用,发现传统工业设备已形成稳固的成本效率体系。以汽车装配线为例,现有机械臂的单位产出成本已压缩至每小时8-12元,而人形机器人要达到同等经济性,需要在运动控制精度、任务切换速度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工业场景的竞争本质是效率革命”王兴兴强调,只有当机器人综合成本低于传统设备30%以上,或能完成现有机械臂无法处理的复杂任务时,才会触发大规模替代。他以某汽车工厂的测试数据为例,当前人形机器人完成一个标准装配流程需要4.2分钟,而传统机械臂仅需2.8分钟,这种效率差距直接影响了客户采购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