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即将迎来一位来自东北的富豪企业家。这位现年61岁的辽宁辽阳人,在辞去公务员职务29年后,将携其创立的美妆集团叩响资本市场大门。近日,国货美妆品牌自然堂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由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共同担任保荐人。这家年营收超46亿元的美妆企业,其控股股东为郑氏四兄妹,创始人郑春颖个人身家已达110亿元。
在IPO关键节点,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与加华资本联合注资7亿元,使自然堂估值攀升至71.4亿元,跻身"国货美妆独角兽"行列。这个以"你本来就很美"为品牌口号的国货品牌,其背后操盘手郑春颖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从辽阳农村走出的四兄妹,用24年时间在上海打造出年入46亿元的美妆王国,如今正筹备带领家族共同敲响港交所上市钟声。
郑春颖的创业历程始于体制内转型。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地方财政局工作,端起当时令人艳羡的"铁饭碗"。十年后,这位公务员毅然辞职下海,先后尝试电影放映、美容院经营等生意。2001年,他抓住中国美妆市场外资主导的机遇,在上海创立伽蓝集团并推出自然堂品牌。面对国际品牌垄断的市场格局,郑春颖押注国货复兴,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渠道策略,从二三线城市逐步渗透至一线市场。
品牌发展初期,郑春颖亲自跑遍全国商超建立分销网络,2005年抓住电视广告黄金期,与湖南卫视达成战略合作。2012年签约中国跳水队征战伦敦奥运会,使自然堂成为家喻户晓的国货品牌。这家始终保持家族经营特色的企业,通过稳健决策避免了激进扩张,在多轮行业洗牌中存活下来。面对新锐品牌冲击,郑春颖选择以持续研发投入替代仓促转型,维持品牌稳健增长。
自然堂选择2025年冲刺港股,背后是多重行业变革的推动。中国美妆市场经历深度调整:国际品牌线下收缩、电商红人品牌崛起、功效护肤成为新风口。在10738亿元规模的化妆品市场中,外资品牌高端线受到国货冲击,线上渠道话语权转向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传统品牌面临品牌定位、研发体系、渠道策略的结构性升级压力,资本市场成为实现品牌再定位的重要途径。
从企业自身看,上市时机已趋成熟。2024年完成的7.42亿元融资中,欧莱雅旗下美町投资4.42亿元,加华资本注资3亿元,融资后估值达71.4亿元。这笔资金不仅提供发展动能,更获得资本市场背书。企业线上业务占比已达68.8%,数字化布局初见成效,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突破70%,显示成本结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新任首席财务官李灼光在入职三个月后即推动招股书递交,这位具有毕马威和九毛九财务经验的43岁高管,凸显企业对上市进度的迫切需求。
这场备受瞩目的IPO并非毫无隐忧。招股书显示,自然堂90%以上营收依赖旗舰品牌,多品牌战略尚未形成有效支撑。这种单一品牌依赖在行业被视为潜在风险,当主品牌遭遇竞争压力或审美疲劳时,整体业绩可能受到冲击。同时,企业主力爆款产品的市场曝光度近年有所下降,反映出爆款打造能力的挑战。
财务数据呈现两极特征。虽然毛利率持续保持在65%以上,2025年上半年更突破70%,但净利润却出现下滑。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7.1%,主要源于营销投入激增导致的费用上升。这种"以投入换增长"的模式,使得企业在扩大市场份额与维持利润水平间面临艰难平衡。若继续加大营销投入,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若收缩投入,则可能丧失市场竞争力。
在股权结构方面,自然堂保持典型的家族控制特征。尽管引入欧莱雅、加华资本等战略投资者,但郑氏四兄妹通过BVI架构、信托及关联公司,仍掌握87.82%的投票权。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在保障管理层稳定和决策效率的同时,也引发市场对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及少数股东权益保护的关注。企业近年研发投入占比下降、曾因过度包装被监管部门点名等问题,都可能成为上市审核的关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