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我国载人深潜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万米级载人深潜作业已形成常态化运行模式。数据显示,中国载人深潜器年均下潜频次与任务量均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在深海探测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依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的技术支撑,我国科研团队在深渊科学研究中取得系列突破。该潜水器不仅具备万米级深潜能力,更可在极端环境下开展高精度作业,为发现深海新物种、解析特殊生命现象提供了关键平台。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正在研制新一代光谱探测设备。这款专为万米深渊环境设计的仪器,能够直接在海底进行原位光谱分析,为研究极端压力条件下的物质特性提供全新手段。
在深渊生物研究领域,科研团队发现了适应极端环境的特殊物种。以深渊狮子鱼为例,其肝脏脂肪含量高达60%,远超人类脂肪肝临界值,却能在高压低温环境中健康存活。这一发现为研究脂肪代谢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生物模型。
由我国主导发起的“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已形成国际合作网络。该计划实施三年来,吸引来自10个国家的145位科学家参与,系统开展了九大典型深渊带的综合考察,为构建全球深渊生态系统图谱奠定基础。
该计划近期被纳入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框架,升级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深渊研究项目。参与计划的智利科学家表示,中国的深潜装备在技术性能和科研支持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智利科学院院士奥斯瓦尔多指出,当前全球仅有两型潜水器具备万米深潜能力,其中美国设备仅能完成基础下潜,而“奋斗者”号搭载了完整的科研作业系统。这种技术差异使得中国装备成为开展深渊科学研究的首选平台。
深海科学与智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杜梦然透露,目前“奋斗者”号是国际上唯一具备万米深度强作业能力的载人深潜装置。随着国际科研团队的不断加入,中国正引领全球深渊科学进入协同研究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