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岚图汽车:凭资源技术双轮驱动,成港股新能源赛道潜力股

   时间:2025-10-13 04:08:4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的关键时期,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一边是造车新势力深陷“烧钱难盈利”的泥潭,另一边则是传统央国企因转型迟缓面临资产稀释压力。港股高端新能源板块的估值波动,更凸显了行业转型的阵痛。在这一背景下,岚图汽车凭借独特的战略路径,为行业突围提供了新思路。

作为东风汽车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的“速度”源于资源积淀与市场化机制的深度融合。依托东风汽车56年的造车经验、成熟的研发体系以及覆盖全域的供应链网络,岚图汽车不仅共享了服务超6000万用户的市场洞察,更在产业基础层面占据先机。例如,其一座生产基地的前身是东风汽车的成熟工厂,通过14个月的智能化改造,便具备了新能源车型的量产能力,而新建同类工厂通常需要3年以上周期和数十亿投入。这种“省时省钱”的优势,让岚图汽车在起跑阶段便占据领先位置。

但岚图汽车并未止步于“吃老本”。在新能源时代的核心竞争领域,其用五年时间构建了覆盖“电动化+智能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攻克平台架构、“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难题,岚图汽车打造了平台架构、岚海动力技术、智能座舱技术、智能驾驶技术和岚图技术生态五大技术底座,在电动化、智能化、安全和驾驶操控体验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些技术并非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优势:更稳定的续航、更流畅的车机交互、更可靠的驾驶辅助,使其在核心体验上跻身行业头部。

在产品与用户交互层面,岚图汽车打破了传统车企的运营边界。通过电子电气架构的灵活迭代、智能座舱功能的快速更新以及智能驾驶系统的持续优化,其产品始终紧跟用户需求变化,避免了传统车企因流程僵化导致的产品与市场脱节。作为央国企阵营中少见的“用户型科技企业”,岚图汽车将“用户共创”提升至核心位置,从车型配置细节到产品定位规划,均主动与用户沟通,让用户从“产品使用者”转变为“产品共建者”。这种创新模式不仅降低了试错成本,更通过深度参与感积累了用户口碑,形成“用户反馈、产品优化、口碑传播、销量增长”的正向循环。

在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岚图汽车的财务数据成为其竞争力的直接证明。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新车平均降价1.8万元,降幅9.2%;2025年1-2月,28款车型降价,其中新能源车占20款,纯电动车型平均降价3.9万元,降幅高达17%。价格下探压缩了车企利润空间,部分车企甚至连续多个季度亏损。而岚图汽车却实现了“销量、收入、盈利”的三重突破:年销量从2022年的1.94万辆增至2024年的8.01万辆,复合年增长率达103.2%;营收从2022年的60.5亿元增至2024年的193.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78.9%。2025年1-7月,其销量达66680辆,收入157.8亿元,均接近或超越去年同期;1-9月累计交付96992辆新车,同比增长85%。

支撑高增长的,是岚图汽车精准的产品矩阵布局。目前,其“三旗舰”车型岚图梦想家、岚图追光L、岚图泰山分别覆盖MPV、轿车、SUV三大核心品类,形成对高端市场的“全场景覆盖”。更关键的是,其毛利率从2022年的8.3%提升至2024年的21.0%,2025年前七个月进一步达到21.3%,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位列第二。这一数据背后,是岚图汽车“双轮驱动”的硬实力:通过自研技术实现成本优化,凭借高端产品矩阵守住品牌溢价,最终找到“高增长”与“高盈利”的平衡点。

2025年,央国企改革深化与汽车行业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交汇,岚图汽车赴港上市成为破解行业难题的关键一步。其上市路径与东风集团股份的私有化退市形成深度协同:东风集团股份将持有的79.67%岚图股权向股东分派,同时以“现金+股权”对价完成自身私有化,为资源整合扫清障碍。岚图汽车采用“介绍上市”模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无需新增股份发行,既规避了股权稀释,又实现了业务价值的市场化定价。这一路径迅速得到市场验证:上市申请递交后,东风集团股份盘中涨超6%,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岚图价值的提前认可。

岚图汽车的长期规划为其估值提升铺就了清晰路径。在产品布局上,其计划未来每年推出1到3款车型,预计到2026年底将拥有6到9款车型,持续扩大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渠道网络方面,预计到2026年,国内含商超在内的零售网络触点将拓展至1000家,覆盖超过200个城市。出海战略亦全面推进,将加速向中亚、中东、中南美等地区拓展,并稳步推进在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在智能化领域,岚图汽车与华为在组合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通过“强强联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产品、渠道、智能化的“三驾马车”,将为岚图汽车铺就增长跑道,而赴港上市带来的资本资源加持,更将成为其加速的“燃料”。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