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制造巨头遇上数字科技领军者,一场以人工智能为纽带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展开。海尔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近日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在AI领域展开深度协同,这标志着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进入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阶段。两家行业领军企业的携手,不仅为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创新样本,更预示着中国制造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将迎来突破性进展。
此次合作的核心在于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海尔凭借其覆盖全球的智能制造网络,在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领域构建了行业领先的智能工厂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海尔已有5家工厂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其中上海洗衣机互联工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30秒快速订单响应,青岛冰箱工厂运用5G技术使生产效率提升56.2%。这些实践为AI技术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阿里巴巴则展现出强大的技术支撑能力。在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完成全栈AI体系升级,形成从基础架构到智能算法的完整技术链条。这种技术积累使其能够为制造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特别是通过AI大模型优化生产流程、预测市场需求、提升供应链效率。双方合作将聚焦AI+云计算、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等关键领域,探索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新模式。
这种深度融合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在海尔的智能工厂中,阿里云的技术已开始发挥作用:通过机器视觉检测产品缺陷,利用预测性维护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借助需求预测优化库存管理。这些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在制造环节孕育出数据驱动的新型生产方式。这种变革超越了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AI技术重构生产要素,形成智能制造的新生态。
产业界的积极响应印证了这种合作模式的价值。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产业AI市场规模将达到2320亿美元,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慧医疗等领域将成为主要增长点。海尔与阿里的合作恰好契合这一发展趋势,通过将行业知识与AI技术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智能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路径。
这种创新合作模式正在产生示范效应。行业专家指出,海尔与阿里的战略合作展现了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技术深度,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的全链条覆盖;二是场景广度,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全流程;三是生态开放度,形成可扩展的产业联盟。这些特点使其区别于传统的技术采购或项目合作,而是构建起持续进化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青岛高端冰箱互联工厂,这种变革已初见成效。通过部署阿里云的工业大脑平台,工厂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设备综合效率提升18%,能源消耗降低12%。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数字化改造催生了新的服务模式——基于用户使用数据的个性化产品定制服务,使海尔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合作的深入推进,双方正在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在供应链领域,通过AI预测模型优化全球物流网络;在产品研发环节,利用生成式AI加速新产品设计;在客户服务方面,构建智能知识库提升响应效率。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企业竞争力,更为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实践参考。
这场跨界合作的影响正在超越企业层面。业内人士认为,海尔与阿里的模式为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提供了新思路: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AI技术重构产业价值链;不是单方面的技术输出,而是双向赋能的生态共建。这种创新范式或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