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年均新注册上牌小客车数量突破2000万辆。为提升新车登记服务效能,公安部会同多部门优化车辆生产、销售、保险等环节的数据互通,推动购车、投保、缴税、上牌全流程"一站式"办理,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线上服务体系。
10月14日举行的公安部专题发布会上,交通管理局负责人宣布,自11月1日起全国范围推行国产小客车"一站式"上牌服务。届时,群众通过"交管12123"APP即可完成新车登记,无需再前往车管所现场办理。
在购车环节,公安交管部门已与30余家车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新车预查验信息实时传输。保险和税务部门同步完成系统对接,购车发票、交强险保单等材料可通过平台自动核验。APP新增的"选车购险"模块,为消费者提供车型比选、保险定制等增值服务。
税务缴纳环节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用户既可通过APP跳转至税务系统完成缴费,也可直接登录电子税务局办理。缴费成功后,系统自动将完税信息推送至公安交管部门,确保数据实时流转。
上牌流程得到革命性简化。对完成预查验的车辆,车主可在APP自主选择号牌或随机选号,系统自动生成电子行驶证和登记证书,牌证通过快递直接送达。整个过程无需提交纸质材料,也无需车辆到场查验,办理时间从传统模式的2小时压缩至30分钟内。
今年5月起,公安部在8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重庆作为首批试点城市,7月份率先实现购车、投保、缴税、上牌全流程集成服务。当地交管部门联合经信、税务等12个部门,建成涵盖车企预查验、购置税、交强险等信息的综合数据库,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重庆的创新实践成效显著。通过将车辆查验环节前移至生产流程,车企在装配阶段即完成车架号、外观特征等信息的采集。这种"出厂即查验"模式,既保障了生产效率,又免除了消费者购车后的验车环节。数据显示,当地车企今年已完成80.5万辆新车的预查验工作。
同步推出的6项便民措施涵盖用车、考证、企业服务三大领域。用车方面,实现解除抵押登记、补换登记证书、转籍信息转递的全程网办;考证方面,优化考试预约取消、准驾车型变更、校车资格申领等业务流程;企业服务方面,推出大件运输车辆临时号牌线上申领服务。
这些改革使公安交管网办业务从35项增至41项,预计每年可为超亿人次提供便利。交通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互联网+交管"服务,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的交通管理体系,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体验。